7月31日, 海爾電器(1169) 公佈, 控股股東海爾智家(600690.SH)計劃以協議安排形式將其私有化, 每股海爾電器計劃股份可取得1.95港元現金及1.6股海爾智家新發行的H股股份。 根據公告, 第三方估值機構已對每股海爾智家H股進行估值, 確定價值範圍在18.23港元到18.72港元, 故是此私有化理論總代價為約31.11港元至31.90港元, 較海爾電器停牌前的26.85港元, 溢價逾17%, 對比起港股市場以往私有化交易的溢價平均超過30%, 這次要約的作價表面看來不算十分吸引, 但筆者認為中長線對兩家企業還是利多於弊。 有別於一般只用現金形式收購的私有化, 是次交易還包含控股股東將發行的股票交換, 所以投資者不能只看理論溢價多少, 就判定自己的受惠程度, 假如海爾智家未來的發展潛力能進一步釋放, 該股的估值就可能不止於現時第三方估值的18.23 – 18.72港元。 因此, 海爾電器的股東們, 必需多關注控股股東海爾智家的背景, 及私有化後兩者所帶來的協同效益等, 方可衡量是否支持及參與其私有化計劃。 先簡單介紹海爾電器的業務, 其主要從事海爾集團三個品牌(「海爾」, 「卡薩帝」和「統帥」)洗衣機及熱水器產品的研發, 製造和銷售, 並提供渠道服務, 在中國分銷海爾集團的電器產品。 以上業務皆處於成熟期, 市場趨於飽和, 且競爭對手(如美的, 格力等)太多, 公司又缺乏明顯的比較優勢, 故近年收入增速漸趨呆滯, 毛利率也一直處於偏低水平。 其2019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只有約 759億人民幣, 同比下降0.6%, 毛利率亦只有約21%, 故市場給它的估值不高, 過去兩年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4.2倍, 遠低於A股市場的龍頭家電股, 以及其餘的內需消費股。 反之, 海爾智家除家電組合更為多元化 (如空調, 冰箱, 水家電等) , 海外地區(北美, 歐洲, 澳新等) 佈局更廣, 能生產更高端的產品外, 其亦致力發展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 即以自身的「智家App」作為入口, 「智家雲腦」為數據分析工具, 再運用AI+ IoT物聯網等先進技術, 利用多維度的傳感器與用戶進行交流, 並為其主動定制個性化服務, 如衣聯網, 食聯網, 空氣網, 水聯網四大聯網中食聯網的個性化膳食方案, 一鍵烘焙方案等。 2019年, 海爾智家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億人民幣, 同比上升約9%, 毛利率約為30%, 兩者均優於海爾電器。 當中海外地區收入約為933億, 同比上升21.7%, 佔總收入46.8%, 這部分增長正是海爾電器缺乏的(其非中國地區收入佔總收入僅約為3.9%)。 所以無論是現時基本面或未來發展潛力, 海爾智家為投資者所帶來的憧憬都遠比海爾電器大。 再者, 是次交易為兩者帶來的協同效應亦不容忽視。 首先, 在運營上, 海爾智家將海爾電器洗衣機及熱水器業務重新收歸後, 能推出更完整產品組合; 海爾電器亦能借助海爾智家海外佈局, 推進其水, 衣家電的全球化戰略。此外, 兩者之前獨立研發、採購、生產等過程, 能通過數字化和全流程一體化運營, 大幅改善經營效率, 同時亦能消除以往營銷, 研發, 審計等人手重疊的情況, 節省不少分銷及行政成本, 優化利潤率。 再者, 過去兩者之間充斥大量持續的關連交易, 2019年, 海爾電器向海爾智家及其聯屬公司進行採購的關連交易約為529億, 佔銷售成本89%, 私有化能免除相關交易, 有助提升企業管治水平。 財務上, 海爾智家完成私有化後, 便可以自由調動海爾電器的現金。 截至2019年底, 海爾智家的現金總額為362億人民幣, 計息負債有約289億人民幣, 而海爾電器則有現金148億人民幣, 計息負債只有約8000萬人民幣。 海爾智家能借助海爾電器充裕的現金, 償還部分的計息負債, 以優化整個資本結構, 減低財務支出。更重要的是, 管理層承諾, 收購後3年內會將海爾智家的股息率提升至40%, 高於自身及海爾電器5年平均的30%和17.4%。 投資者要留意私有化方案落實與否, 要視乎於法院會議上, 有否至少75%的無利益計劃股東投票贊成, 及是否少於10%的無利益計劃股東反對。 筆者則認為通過機會頗高, 加上目前海爾電器股價仍較私有化理論作價折讓近10%, 故有興趣的投資者, 不妨先作小注吸納。 (利益申報: 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 並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Read MoreRegistration indicates you agree with our registration agreement and the use of personal data in direct marketing prescribed in registration agreement. For registered users, you can edit the relevant setting on the use of personal data via Personal Centre section,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