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自動駕駛概念冒起 吉利廣汽估值重估在望?

作者: uSMART盈立證券研究部總監 陳偉聰 Jason Chan, CFA
  • 專家分析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 科技的進步顛覆固有思想, 大幅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如在相關科技(如阿里巴巴的電商技術)未完全成熟之時, 投資者若能洞察先機, 對該技術多加掌握, 並長線投資該公司股票的話, 或可帶來豐厚利潤。隨着5G時代來臨, 筆者深信其將再次重新定義每一個行業。 本篇文章會為大家介紹汽車業其中之一的技術革命 – 自動駕駛汽車。

 

要實現全自動駕駛, 必需要同時擁有最優化的硬件平台(電子電氣架構 E/E Architecture, 簡單可理解為車輛模組) 及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汽車軟件系統。 舊時, 車輛都是運用傳統分散式架構 (Distributed E/E architecture), 即車上每一個功能都由一個電子部件(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着, 再將這些林林總總的部件全接駁到一個中央網關(Central Gateway)。 其缺點為信息處理效率低, 部件之間難有即時大量互動, 無法進行自動駕駛時龐雜的指令。 軟件上, 除了光學雷達,電腦視覺等技術未夠成熟外, 亦一直受限於4G 數據傳輸速度不高。 因此, 「無人車」雖討論已久, 卻一直未能成真。

 

然而, 這些困局即將被打破。 人們將傳統分散式架構改良成集中式架構 (Centralized E/E architecture), 將所有電子部件按功能分類 (如WiFi,電台為連接性功能; 光學雷達, 相機鏡頭為輔助司機功能), 每一種類別由一個具備高速運算能力的區域部件(Domain Control Unit, DCU) 監測, 最後才傳輸到中央網關。 部件之間高度融合, 大大增強信息處理效率, 硬體上開始有能力面對到自動駕駛時複雜的處境。 現時, Tesla 為該技術的領先者, 其模組架構只有少於5個DCUs。 而投資者亦不能忽視國內龍頭吉利(175), 皆因其最新的純電動車架構PMA 03(領克系列)已經成功將DCUs數目降至單位數, 其硬體技術上遠超國內同業, 直迫Tesla及Volkswagen 這些領頭羊。   

 

自動駕駛共分為5大等級(最基本輔助的L1至完全自動的L5)。 現時, 吉利(175)或旗下富豪Volvo只有L2等級 , 即主要控制車輛的還是駕駛者, 而系統只會輔助性自動化 (如自動緊急煞停系統) , 減輕操作負擔。 正如上面所述, 空有強勁硬件平台是沒用的, 吉利需要一個軟件技術上領先的夥伴。 6月底,  旗下富豪與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業務Waymo, 宣佈合作研發共乘用途的自駕電動車。 Waymo為自駕軟件系統上的領航者, 到目前為止已經累積3200萬公里的一般道路測試; 另外於2018年已擁有L4級別技術, 即除在嚴苛天氣或道路能見度極低等條件不允許情況之外, 駕駛者可讓車輛完全自駕。 吉利預期, Waymo 能在2022年協助其自駕能力提升到L4級, 2023年更能升至最高級別的L5 ,即任何情況車輛都能完全自駕。

 

除了吉利外, 投資者亦可關注廣汽(2238)。 其在日前的2020年科技日公佈了4大亮點: 分別支援全球燃油車及電動車模組架構的GPMA 和GEP平台, ADiGO 3.0 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及3DG石墨烯電池技術。 當中固然要留意其 GEP平台探用的新型矽負極技術, 能使電動車續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 以及充電10分鐘便能續航200至300公里的石墨烯電池。 但同時不能忽略其ADiGO系統, 其中包含高速公路L3級自駕功能, 自主泊車系統等先進技術。 廣汽表示, 旗下的Aion LX 車型年內能搭載全新的ADiGO系統。 別於吉利, 廣汽一手包辦車型模組和自駕系統的研發, 或許未到最領先的水平, 但其R&D 能力的推進已率先惹市場無限憧憬。    

 

總結而言, 研究汽車股板塊不能再只聚焦銷量增長數據, 而是要看其中技術的含金量。 今非昔比, 無論是硬件或軟體都得到了革命性的進展, 加上有5G技術這個「地利」, 全自動駕駛或其他先進技術不再是天方夜譚。 現時,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一旦政策上「開綠燈」, 誰的技術較同業有更快的突破, 其估值便有望晉升至科技股的水平, 股價就自然水漲船高。

 

(利益申報: 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 並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