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半夏李蓓攜手四位私募“大佬”齊發聲,新能車、光伏、平臺經濟等行業被看好!

uSMART盈立智投 06-10 14:46

針對經濟走勢與資產配置問題,日前,重陽投資董事長王慶、保銀投資總裁張智威、相聚資本總經理樑輝、大江洪流總經理姜昧軍和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進行了一場線上對話。李蓓表示,市場經過一段時間反彈後,傾向於市場短期可能會維持震盪格局,更是坦言,現在的確是沒方向感,相對更看好資源品,如新能源、半導體行業都有不確定性。

樑輝則堅定看好新能源車和光伏行業,認爲兩個行業滲透率均有翻倍空間。他分析稱:「目前電動車滲透率不足30%,按照機構的預測滲透率有望達到60%,因此滲透率仍舊可以實現翻倍增長。而光伏方面,在中國,光伏風電裝機量佔全年新增裝機量的30%左右,理論上中國的裝機能夠全部轉爲新能源,因此光伏風電裝機量也存在翻倍增長的機會。因此這兩個行業中長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姜昧軍更關注估值安全性,看好港股平臺型企業的機會。「港股中的平臺型企業前期調整非常大,目前價格比較便宜,隨着平臺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逐步消除,性價比逐步凸顯。與此同時,未來全球經濟進入慢增長週期,具備消費屬性、防禦特點的品種會更有優勢,但A股消費品較爲複雜,需要重視估值安全性。」

在對於後續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的期待下,張志威認爲中國市場會吸引更多外資。他分析稱:「近期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看法邊際上已經有所改善,我與海外投資者交流的時候也感覺到,他們的情緒已經從極度悲觀中走出來,只是尚未迴歸到正常狀態,外資流入的量還不是特別大。未來一段時間,隨着全球投資者對於美國股票愈發擔憂,中國政策進一步放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看法有望更加樂觀。」

另外,對於進一步降息是否會帶來匯率的壓力,王慶認爲,美聯儲加息幅度可能會超預期,同時美國經濟放緩時間也會比預期的要晚。

文字實錄:

李蓓大家都是老朋友,希望下次是線下的。

大家好,非常高興在基金嘉年華與老朋友一起討論經濟走勢與資產配置的問題。簡單介紹一下嘉賓。重陽投資王慶博士,大江洪流姜總、相聚資本樑總。

第一環節:討論政策、經濟相關問題。今年出臺了非常多政策刺激,但與其他幾輪相比,我自己感受政策力度還不太夠。比如專項債只是說額度早發早用,並沒有提高額度,也沒有發特別國債。這是財政領域,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對於城投發債限制,並沒有放鬆。

房地產還沒有看到全國性政策,房住不炒依然是最大的TITLE。LPR下調幅度也明顯低於過去幾輪週期。這是我自己的觀察,想請問經濟學家怎麼看待政策力度?未來怎麼判斷?時間點?

張智威謝謝蓓總,拋磚引玉,首先現在政策確實力度不夠,往下走的話我覺得政策會有進一步的放鬆,時間點可能在七月,二季度數據公佈後,政治局開會可能會有預算的變化等。現在已經公佈的政策還是在3月5日總理在兩會已經提交的報告框架下。如果想增加赤字的話要過人大,更高層走立法程序等,現在爲止沒有發生。現在看起來政府主要精力在看上海、吉林解封後怎麼先動起來物流。後面可能是不是還想觀察一下解封之後經濟是不是能迅速恢復過來,從而決定需要的政策多大。這是財政方面。

行業方面,是有政策的。比如最近平臺經濟,國務院會議提好幾次。房地產下面可能也有政策。爲什麼我們預期政策會推,因爲現在的實體經濟是非常非常差的,今天我們寫月報,有些數據,時間比較長的宏觀數據四五十年,財政收入從76年以後,絕大多數年份都是正增長,第一次負增長就是2020年,財政收入降低3.8%。今年前四個月掉了5%接近。今年大概率還是負增長。拿這個數據作爲尺度,咱們經濟面臨的困難實際上在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情況,比97年、08年經歷的起伏都更嚴重。所以後面的壓力會逐漸傳導到政策的執行層。我們對未來 兩個月政策大幅放鬆有比較大的預期。

王慶:非常同意。今年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幾重衝擊在一起,一個是疫情,另外一個是地產,再有就是討論的不是很多的中國在去年經受一次很大的貿易條件衝擊,今年又遭受一次,主要是俄烏戰爭引起的。支持政策在出臺,好像力度不是足夠大。我想一點就是我們財政政策有一定程序,現在只是在授權範圍內提前發力,進一步的補充性的刺激政策恐怕要到二季度宏觀數據出來,進一步形成共識。相信比今年年初制定預算的時候設想的力度要大。

貨幣政策方面還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的發力體現在信用的擴張上,但信用的擴張遭遇到了需求不足的問題。使信用無法傳導,和房地產遭遇的困難是相關的。如果要政策發力的話要進一步降息,需要通過降息刺激有效信用需求。在這方面目前力度不夠大,可能反應了政策層面潛在顧慮,如果有進一步降息的話也許壓縮銀行等利差,對於金融機構穩健運行有點不利影響。但我相信宏觀經濟進一步惡化,政策優先順序也會發生變化。後續進一步降息成爲可能。如果有進一步降息的話組合就比較完整了,效應也會更快顯現。

李蓓我補充請教幾個問題。第一,進一步的降息,中美利差已經倒掛,如果進一步降息會不會帶來匯率的壓力。在求穩的背景下,如果看待這兩個東西的權衡?

第二個角度,即便降息了,面臨信貸需求不足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城投需求不足,被硬性監管指標卡住,指標不鬆動,降利率也沒有用處。第二是房地產的融資需求問題。居民不借錢甚至在主動還錢。請教王博,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會不會使貨幣政策無能爲力?

王慶:問題提得非常好。涉及到降息政策選項爭論的不同觀點。有可能會對匯率形成不利影響,但從歷史數據看,影響不是很明顯,理論上是一種可能但並不是很明顯。當前有所貶值對出口支持也是樂見其成。

第二降息有效性的問題,信用需求不足但地方平臺與房地產顯然是對利率不敏感的,由於政策限制了信用需求,但正是因爲有這些限制,我們纔是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對利率敏感的市場主體的信用需求,如此就提出了降息的訴求。想一想居民負債水平是挺高的,如果降息的話能緩解大家負債成本,產生現金流效應。另外也提振資本市場財富效應,從而提振消費者信心。在任何經濟體,降息都有效的工具。

李蓓財政調預算需要程序,可以理解,但貨幣政策其實沒有什麼障礙的,爲什麼一直沒看到降息呢?都看得到經濟的壓力,爲什麼遲遲沒看到大力度的降息?

王慶:有兩個考慮可能,第一是僅降息的話會影響金融機構的利差收入,而作爲間接金融爲主導的經濟體,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如果降息是對稱性降息,會影響一部分居民的銀行存款收入,靠存款收入的居民是相對中低收入羣體,會有收入分配的效應,也可能是央行的顧慮。我相信隨時間推移,降息作爲政策選項,越來越成爲現實的選擇。

李蓓具體的時間或信號有可能觸發降息?

王慶:通常需要有二季度的數據出來,在政策高層達成新的共識,可能會有進一步降息。到那時有可能外部約束條件(中美利差)會看得更清楚,到時候美國通脹前景也更清楚,一定程度緩解這方面的顧慮。

李蓓張博怎麼看?降息與財政加碼,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沒有可能有其他有力度的政策出來?

張智威:第一,可能是主要矛盾不是降息,而是防疫政策阻礙工業生產。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看復工後經濟能恢復到什麼程度,再決定下一步的政策。我覺得看時間,壓力足夠大,數據足夠差,有更高共識是情況很危急,要做緊急應對,可能會水到渠成了。在往下走的週期情況下,一些槓桿率之類的政策應該適度放開,讓金融機構在當前困難環境下不要再火上澆油了。國務院好幾次會議說要平臺經濟利好。

李蓓對地方政策的融資限制有沒有可能放開?

王慶:我傾向對地方政策主動負債還會維持嚴格限制政策。首先很多地方政策財政比較弱了,在這種情況下地方發債的話,估計債務成本也會很高,會不順利。另一方面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本質上要通過中央財政的特別國債發行,有較低的融資成本,另外也能中央統籌安排。畢竟對融資平臺,的限制是財政體制改革的一部分。

李蓓:如果限制地方政策,靠特別國債的話,發多大量纔夠呢?

王慶:具體量我沒測算過,我相信大家討論特別國債不是空穴來風,的確有需求。我們中央政策發債是沒有任何限制,我們是以中央政府的信用,想發多少就可以發多少。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還有很大的運作空間的。

李蓓七月有二季度經濟數據,美聯儲變化。怎麼看待美國加息的終點?現在市場預期3.0-3.2左右。第二怎麼看美國衰退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月前市場對美國衰退有交易,但最近兩週數據又覺得還是比較有韌性。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國債利率又回到3左右。

張智威:對於美國經濟週期,我自己看法是可能會加到今年年底左右。我理解市場上一致預期會加到明年上半年,我覺得可能結束得會早一些。美國整體利率到2.75-3的水平可能就會出現更多經濟放緩跡象,通脹受到控制,到下半年經濟走勢會弱一些,現在已經看到一些領先指標,PMI數據都不太好。可能加息年底就停止了,美國走入衰退可能到明年年中或下半年。

李蓓:大家一致預期加到3-3.2左右,您跟市場看法有什麼差異?

張智威:歐美投資者不見得對中國情況瞭解。他們更多擔心產業鏈等,對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 兩三個季度數據會影響很多美國大公司銷售業績,歐洲已經很弱了,中國再比較弱的話,會比市場預期更負面。

李蓓外資對中國經濟的評估偏樂觀。接着補充問題,你們美元基金接觸很多海外投資者,過去看到一個現象,除了三月俄烏戰爭,北向淨賣出六七百億。四五月北向淨買入,最近一週多北向還是在淨買入,似乎外資對中國是很樂觀的,您怎麼看?他們怎麼看?

張智威:您觀察得很仔細。在最近的幾天裏,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看法邊際上變得更樂觀了一些,但這是從非常低的基點。有報導我們對互聯網企業調查告一段落,與海外投資者交流的時候也感覺到,情緒從極度悲觀轉向,略有好轉,沒有轉到正常狀態。還有就是美國股票在跌,全球 投資者對於美國的看法更加擔心了。美國股票在高位,相對來說對中國的興趣邊際上有變好,但量還不是特別大,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政策能夠落地我相信再往前走一兩個月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看法有可能變得更樂觀一些。現在還在比較低的位置上。

李蓓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低配或減倉主要體現在中概股和港股,A股好像並沒有。北向餘額大概在1.8萬億左右,爲啥賣中概賣港股,不賣A股呢?

張智威:全球投資者看A股\H股時,會認爲A股更安全,更多投資者是中國投資者,其選項沒有那麼多,不能全球 資產配置,但能投港股的投資者面臨的是全球資產配置,一旦美國股票出現下跌,很明顯香港每天關聯性都蠻強的。但A股不是這樣的,歷來和美股相關性不是那麼強。一季度海外賣方在說這個邏輯,如果看中國資產的話,更擔心香港,相對不那麼擔心 A股,與全球資產相關性低一些。但現在能看出來正好反過來,更多資金流回來,港股反彈力度更大。

王慶:我傾向認爲美聯儲加息幅度會超預期,同時美國經濟放緩時間也會超預期的晚。美國衰退可能明年纔出來,美聯儲可能一直加到明年。市場對美國最後加息的終點水平3-3.2之間有可能最後是接近上限而不是下限。很重要的問題是,美國經濟目前似乎還挺強,另外當前通脹問題成爲政治問題。說明通脹預期是很強的,預期強已經正在產生惡性循環,所以需要美聯儲切斷惡性循環,必須做到矯枉過正了,即使美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放緩跡象,聯儲還是要加息,因爲他要對抗的是通脹預期,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動能。所以我認爲加息會超預期,美國經濟放緩也會晚於預期。

王慶:我不知道市場怎麼認爲美國經濟,從現在的指標來看,美國經濟增長內在動能還是挺強的,尤其你要看就業市場,這個對未來 持久影響會比較明顯。實際上加息晚一點,經濟放緩晚一點本身不矛盾,正因爲經濟增長內在動能強,通脹預期不斷強化,所以迫使美聯儲不斷加息更多次。可能比大家預期的更偏上限。

李蓓接下來第二個環節,討論一下關於行業和產業的問題,如果分爲幾類,包括金融銀行、 新能源、建築等,你們對於未來 大的行業短期1年的維度怎麼看?哪些行業比較靠前,你認爲有哪些機會?哪些行業機會更大?

樑輝:大家好。金融銀行我們覺得是有絕對回報的機會,但相對收益不太好說。或者說當前有配置價值但預期收益不應該特別高。因爲銀行表現比較好的階段在量和利都同時向上的階段,量就是信貸增長,利就是利差往上走。現在來看量的回升比較確定,但利率回升比較困難。因爲實體經濟目前狀況比較差。這種情況下銀行利潤彈性不是特別大。但現在銀行處在歷史估值最底部,所以配置的安全性很高。現在上市的銀行有30多家,有很多阿爾法,中國地域很大,地方經濟差異也大。有很多區域經營的銀行,可以找阿爾法機會。

李蓓講兩個最看好的行業吧。挑兩個最看好的兩個最不看好的。

樑輝:從中長期角度講比較看好新能源、賽道機會。因爲這個行業景氣度很高,新能源車今年增長還是非常快,行業增長50%多,中國電動車滲透率還是很低不到30%。按機構預算能在到60%。翻倍。光伏,歐洲電價很貴,在歐洲裝機量持續增長。中國光伏風電,新能源裝機,全年新增裝機的量按可發電能力算也就是30%水平,理論上都能改成新能源裝機。所以空間也是很大的。長期空間來看行業發展很可期的。當然有什麼問題呢,本質都是製造業,不可避免遇到上遊成本擠壓,或者在某些環節遇到供給提升利潤率下降的問題。可能要選擇最終的玩家。比照智能手機來看,從0到頂峯過程中,只有少部分公司成長到大市值企業。很多公司回到十年前的水平。所以抓住電動車新能源的機會,要考慮終局的狀態,誰是最後的贏家。

第二比較看好製造業,和中國核心能力是匹配的,中國目前還是有工程師紅利,製造業裏分化比較嚴重,房地產投資負的,地產相關投資比較工程機械是不看好的。但新半是非常看好的,滲透率比較低,同時技術進步很快,中國佔據了全球的核心能力。半導體,中國迅速趕超,從0突破,我們很看好。

不看好的有些是我們難把握或機會不大,比較資源大宗商品領域,美國雖然經濟短期景氣度高,但PMI開始回落了,中國經濟差,這種情況下,大宗商品週期波動大,投資要求高,景氣度向下走,相對來講沒這麼看好。

另外一些傳統行業也是價值不大,增速不高但估值高,一些白馬消費。投資價值不大,半年之後全球利率 可能都會往下走,大家尋找高增長行業,這是很稀缺的。一個行業還能實現滲透率提升、國產化率提升,是很難得的。

李蓓外資買得比較多的樑總反而是不看好的,挺好。最後有請江總,既對宏觀把握又對經濟有比較深的理解,想請江總講一下宏觀部分,有不一樣的看法嗎?以及中國經濟後續趨勢。第二就是最看好的兩個領域與最不看好的兩個領域。

姜昧軍:先對宏觀討論做補充。首先我非常同意,目前中國經濟的情況是比較糟糕的,很可能會超出大家的預期,這是擺面前的重大現實。第二,對衝政策,降息安排,接下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毫無疑問。

爲什麼中國降息比較慢,市場主流觀點可能認爲中國降息帶來外資出逃等,我認爲不是主要原因。中國貨幣自主性是很強的,降息是情理之中的,爲什麼沒有這麼快,我覺得跟通脹有關。當前情況是並不高,但在海外通脹有可能超預期,美國目前爲止,8.5,土耳其73%都創 四十年最高,沒有看到緩解。現在全球經濟有一個超預期的壓力是通脹。美聯儲加息可能會幅度又大又快,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的確外部輸入通脹壓力大,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中國快速降息就會受到影響。但接下來中美貨幣政策空間來自於美國加息幅度有多快,中國的位置是舒服的,美國全力對抗通脹,通脹形成有供給的原因。美聯儲加息效果大打折扣,反而給中國貨幣政策帶來空間。未來貨幣政策會有大幅度放鬆可能性,對資本市場是利好。

全球資本市場來看中國有驚喜,但基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放鬆幅度。但美國可能有驚嚇。主要是加息幅度一旦超過,大家討論軟着陸的問題,從美股情況看壓力就非常大。中國在底部,加上衆多政策,反而更好。

對於行業,不看好的是大宗商品、資源。去年看好週期股,但今年情況正好相反。煤炭還在漲,很可能到了週期的頂點了。週期股與美聯儲政策息息相關,美一定打下來通脹,大宗商品股票就會見頂回落了。

看好的相對來說我覺得香港的平臺股票。大家對於中國平臺、商業模式類公司,前期調整非常大,價格便宜,另外由於經濟下滑,對平臺經濟約束都去除了,面臨最大的不確定性慢慢去掉了。

第二是進入貨幣寬鬆週期,估值便宜的消費。全球 經濟進入慢增長的週期,通脹高, 美緊縮,加上俄烏、疫情,未來 全球一定是慢增長,貨幣政策肯定會相對寬鬆,長期來看,今後資本市場投資環境會比較友好的。主要尋找消費品,在低速增長背景下,有消費屬性、防禦特點的消費品會抗跌。但A股消費品非常複雜,有特別貴的也有特別便宜的,要關注估值低的。

李蓓幾個問題,一是新能源的滲透率,光伏是30%,去年的數據,如果今年到40%多,投新行業的時候10-20是很好的高成長階段,而40以後就是放緩增長,從成長股進入到普通股,這一點您怎麼看?我們是不是正好在滲透率的拐點上?

第二是要選股票找到終局勝出的,能不能具體講幾個?

樑輝:一針見血。風電光伏如果從新增裝機角度看,去年超過了50%,但因爲火電年利用小時4500,光伏1200-1500,風電2500.所以利用小時數角度講,差不多相當於三分之一的水平。如果對比火電,發電能力新增裝機大概是30,往上提的可能性很高。光伏已經做到了平價,與煤炭是平的,這種狀態下,理論上講,可以百分百平替,沒有平替的原因是風電光伏發電質量沒有煤電這麼高,所以需要配套煤電。但儲能技術下降技術不斷突破的話,理論上可以百分百。消費電子公司滲透率突破50後增速下降可能不一樣。一個是TO B行業,現在還處在黃金期。再一箇中國滲透率算高的,全球滲透率是低的。光伏鋰電中國企業是面向全世界的,這個角度看滲透率還是低的,還處成長期。

這個產業面臨的問題是成本上升擠壓利潤影響需求,比如光伏上遊漲價,對中國裝機有壓制。幾種公司比較好,一是產品本身在迭代中,最終能夠使得玩家越來越少。智能手機最後就三個公司。立訊歌爾舜宇。新能源電動車都能找到技術不斷迭代的公司,龍頭進行產業鏈的組織,立訊歌爾。今年電動車的比亞迪,今年新車多,前年積累的混動技術成熟,看到今年車的增速非常高,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產業鏈的組織者。誰能勝出,要麼就是技術不斷迭代,要麼就是產業鏈的組織者。

李蓓我似乎觀察到相反的趨勢。隆基毛利率有優勢,設備廠商現在很厲害,使得生產廠商站在同一起跑線了。產業會不會歸於平淡?大家都差不多。

樑輝:隆基受單晶滲透就提升的過程,現在已經100%了。光伏和電動車不太一樣,光伏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玩家,尤其在電池片組件環節中,設備公司的價值始終存在,有的帶有革命性技術,比如異質結。這導致對於製造企業來講必須要投新技術。設備企業淨利率高,會吃到比較大的一塊。製造企業規模大之後面向全球,最終產生非常大的規模效應。

李蓓對設備產生會不會有風險,下一輪技術是別人領先?

樑輝:有。十年前光伏龍頭現在已經很小的公司了,光伏就是不停技術迭代的。但設備企業相對好處是中國企業在強化自己整線的提供能力。對於設備企業工作就是研發下一代技術,本身就是要做這個事,從這個角度講,核心能力在這,我們投它就行了。

李蓓會不會出現新的廠商替代邁爲、捷佳偉創?

樑輝:理論上是存在的。設備本身壁壘非常高,新企業做很難的。

李蓓半導體滲透率更低,爲什麼不看好?

樑輝:半導體本身是生態。芯片角度講面臨的是需求下降,設備國產化率非常低,裏面可能有巨大空間。

李蓓最後一個環節。第一A股看法?從現在到年底。第二,推薦一個最看好的細分資產類別。

張智威:我們對A股是比較樂觀的。主要是政策預期,未來 3-6個月是樂觀的。推薦平臺經濟相關股票。

王慶:基本同意。A股在底部區域,向上空間大於向下。負面影響因素反應比較充分了。很難看得太長。現在的機會一定程度是跌了來的,如果修復很快的話,就到了合理的位置,性價比就不是很有吸引力了。另一方面現在處在相對利率高、通脹水平高而經濟波動性大的狀態,不利於長久期資產表現的。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大家對確定性資產是有溢價的,所以短久期資產優於長久期資產。傾向認爲偏價值的股票相對更好。

姜昧軍:和張博士觀點基本一致。看好未來股市。

樑輝:現在是底部區間,指數角度來講空間也不是特別大。主要還在選個股。現在有吸引力的是估值降下來了。看好中國的成長股。放長點,總需求能實現快增長的領域是很少的。成長更加稀缺。展望長期成長股估值也不是特別大的制約因素。電動車、光伏、風電、汽車智能化、汽車國產化率提升、半導體設備都看好。

李蓓小問題,大家都覺得中國互聯網平臺跌了很多,都想抄底,這是普遍看法,大家也抄了很多,但後來我看了一下木頭姐,從去年高點下跌幅與中國基金指數基本一樣,我突然產生了很大疑問,到底有多大中國的因素在裏頭?還是說市場因素也有?否則很難解釋木頭姐爲啥跌這麼多?

第二點,打問號的,互聯網平臺之間,不僅僅是政策打擊,他們現在了開始內卷。抖音做電商、搶百度廣告,拼多多搶阿裏。我意識到不僅是別人打擊他們,他們自己也在內卷,會導致盈利能力下滑。我開始懷疑反彈能走多遠。

張智威:3-6個月之後再看。我看宏觀的,經濟學家小圈子裏,大家對明年中國經濟預測是非常難做的。

王慶:高點跌下來很多。第一波因素是中國因素,第二波是全球性因素,納斯達克跌幅也很大。進入明年,有可能美聯儲加息告一段落,可能又會出現有利於成長股的環境。這時候這類公司可能還有第二次機會。您提到平臺公司之間內卷,正是反壟斷政策落實,才浮現獨特的投資價值。

姜昧軍:現在估值並不包含未來成長預期,就像公共事業。不到20倍體現了平穩增長公司的價值,所以安全性比較高。內卷的話,抖音是都繞不過去的。恰恰是發展的過程。不能說內卷,市場還在快速發生變化,未來行業商業模式還在不斷進化中。整體還是在迭代發展,商業模式還在變化。

李蓓我不是找藉口,現在的確是沒有方向感。比如大家對各種行業的判斷,短期不看好資源,這一點我覺得有一定合理性,但我是看好資源的,從產能週期的角度看,過去十年是缺乏投資的。城鎮化加速、產業鏈轉移等,需求是很強的。

另外樑總看好新半,我認同,但問題在於共識度也非常高的。但它又面臨技術路徑的不確定。我覺得我在巨大不確定性面前買一個很貴的東西,波動又巨大,我也下不了手。傳統的東西呢,景氣度是下行的,銀行的量是央行逼出來的,裏面很多是票據,票據很多是虧錢的,有效資產增速是下滑的,銀行後續盈利壓力是比較大的。其他傳統行業,清晰趨勢就是老百姓消費能力在下降,收入下降失業率上升,基本面顯然是不支持的,所以我能看好的長期的東西要麼面臨一到兩年週期壓力,要麼面臨高估值和技術路徑的不確定性,所以我選不出來太多行業和個股的。但我承認市場也有支撐,四月底的是做多的,但我寧肯買指數。市場超跌,風險偏好下移,流動性改善,我願意買指數。但也看不了太長,反彈一段時間之後,看不到趨勢性基本面改善,一直從疫情低谷到正常,但長期問題還沒有變。目前看到政策力度也不夠,很有可能盈利是沒有見底的,扣掉四月份疫情低點,我傾向市場就是震盪的格局,我也選不出來公司,我也比較迷茫。可能選出來個別的公司啊。大宗商品也是很尷尬的格局,供應端中期有增量,但短期有各種制約,俄烏、礦山,今年無論銅還是鐵礦,都不夠。不確定性東西很多。我看不到短期機會,我寧肯做一些相對性的交易,多一個空一個呀之類的。我比較認同王博的一點,美聯儲加息可能比大家想象得更厲害,他的勞動力缺口在600萬,職位空缺有600萬。勞動參與率即便回到疫情前,只能改善100多萬,還差400多萬。美聯儲給了目標是1:1,我怎麼都湊不出來。感覺需要一個較大的衰退,讓企業能力下滑,企業裁員,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我感覺美國的問題比較嚴峻。加息3%可能不是頂。這個方面對市場也是一個衝擊。2018年底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現在各方面指標都比那時緊張得多,憑什麼這波在3%能打住呢?我傾向於這個可能是市場超預期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