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美股調整,港股或“獨善其身”?

uSMART盈立智投 03-13 10:49

來源:戴清策略研究

在多數投資者的印象中,當A股或美股調整時,港股總是“最受傷”的那一個。主要源於港股的基本面與A股相似,流動性跟美股部分同源。

近期海外“硅谷銀行”事件導致全球風險偏好轉向Risk off,美債漲而美股跌,港股短期跟隨美股調整。經驗上,流動性風險暴露時期,短期中美股市聯動性驟升,中期來看,經濟錯位能夠令其脫敏。

硅谷銀行遭擠兌破產,疊加近期破產的加密貨幣服務銀行Sivergate,以及違約的黑石集團,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流動性風險預兆。

國泰君安證券發表研報表示,美股港股流動性同源,美股受流動性因素出現調整時,港股往往較難獨善其身。儘管造成美股調整的流動性風險因素,如2008年“次貸危機”、2020年3月美國本土疫情爆發,主要影響美國經濟和美股基本面,對港股基本面並無直接影響,但港股作爲離岸市場,流動性影響因素與美股相同。

因此,當美元流動性出現風險時,港股多跟隨調整。從美股港股的相關性來看,恆指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係數在受到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風險下亦會快速走高。因此,美股出現調整時,港股往往較難獨善其身。

但該機構指出,極端風險事件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影響較爲短期。具體來看:

“黑天鵝”極端風險事件引發的流動性風險較短期,多在10-20個交易日,且美股及港股的調整幅度趨於一致。2022年10月英國養老金及瑞信風險事件所造成流動性風險較短,美股及港股調整幅度較爲一致,均爲5%左右的調整。2020年3月美國本土疫情爆發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力度較大,美股調整幅度大於港股,美股最大回調超過20%,港股調整在15%左右。部分原因在於美國本土疫情爆發之時,中國已開始復工復產,中美經濟出現錯位,經濟復甦爲港股提供了一層緩衝墊。

債務危機引發的流動性風險影響週期較長,股市調整多超過3個月,且離岸市場短期調整幅度超過美股。2011年7月歐債危機深化階段,離岸市場的港股、新興市場調整幅度大於美股。美股調整幅度約爲15%,港股回調近25%。2008年9月次貨危機對離岸市場的短期影響更大,美股及港股均回調超過40%。但港股復甦早於美股,背後原因在於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創傷較大,復甦遲滯於中國。同樣是在中國經濟基本面率先修復的情景下,港股的修復亦快於美股。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歷史經驗來看,中美“東昇西落”的形勢下,港股受美股的調整會多上一層緩衝墊。長期來看,盈利是港股上行的主要驅動力。在恆指盈利上修階段,恆指多受盈利驅動,且與美股的相關性有所減弱。短期來看,美國經濟仍顯韌性,年初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美國金融條件有所收緊,“東昇西落”的邏輯遭遇些許逆風。二季度,隨着國內政策有望繼續加碼,經濟持續復甦。美國經濟和通脹或再度回落,下半年仍有淺衰退的可能性,因此中美經濟“東昇西落”的邏輯有望再度演繹,意味着即使後續仍受到美股調整的影響下,港股跟隨美股調整多了一層的緩衝墊,即調整的幅度有限,且可能小於美股。

展望後市,該機構認爲,短期“東昇西落”邏輯遭遇些許逆風,港股仍在震盪磨底期。

1)短期“東昇西落”邏輯遭遇些許逆風,港股仍在震盪磨底期。

2)未來催化劑還需等待國內政策加碼,信貸持續擴張,經濟延續復甦,以及海外通脹回落,經濟下行,美聯儲政策轉向,“東昇西落”再度演繹。

3)行業配置:短期震盪磨底,可採用高股息策略,疊加低PB的央國企品種;後續可佈局未來彈性較大的品種。推薦恆生科技、創新藥和黃金等擁擠度不高,與海外流動性敏感的行業。半導體,消費電子行業等行業當前估值水平不高,其庫存情況有望邊際改善,可以佈局等待新一輪上漲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