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互聯網醫療寒冬未盡,醫脈通等平台苦等轉機

格隆匯 04-25 11:55

疫情爆發以來,大家對醫學知識的關注度創新高,在網上搜尋醫療信息和線上問診人數不斷攀升,而這也加速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

互聯網時代,醫生們獲取醫學知識的方式也不再侷限於醫學雜誌、期刊,而是擴展到網上各種醫生社區平台中,他們在平台上學習更新醫學知識、交流看診經驗、關注各類醫學考試和講座。

近年來,醫脈通、丁香園等醫生社區不斷嶄露頭角,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醫生用户。而互聯網醫療平台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因其巨大的用户和流量潛力,一度被市場看做是高成長賽道。在資本的青睞下,醫生社區這個細分賽道獲得了不少投資,有些公司更是通過上市實現了資本造富神話。

但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加強了對互聯網和醫藥企業的監管,相關政策頻出。在防止資本無需擴張、反壟斷等嚴監管,以及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之下,許多互聯網醫療概念公司進入了痛苦的擠泡沫階段,無論是幾大互聯網巨頭下的平台,還是依靠自身發展起來的中小玩家,都未能倖免。

以去年登錄港交所的麥迪衞康為例,麥迪衞康上市後股價一度漲至去年初的4.8港元,而後一路下挫,自高點下來累計跌幅將近70%。

另一家互聯網醫療企業醫脈通也跌跌不休。自去年11月以來,醫脈通股價已經從47港元的高位跌至如今的8.2港元附近,不到半年的時間,累計跌幅超過80%。

曾經的互聯網醫療造富名星,如今都已跌破發行價,不禁令人唏噓。

01

用户增速放緩,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曾幾何時,互聯網醫療一度被視為高增長的行業,但隨着基數的不斷擴大,用户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由高投入帶動的高增長越來越不可持續,當資本市場趨冷後,企業不得不考慮調整商業模式實現自我造血,從而解決生存問題。

用户方面,隨着用户規模的不斷擴大,增速開始放緩。據統計,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户規模從2800萬人大幅增長至4500萬人,同比增長率超過60%。預計到2020年4月,用户規模將達到5900萬人,同比增長率約為31%。

在這些互聯網醫療用户中,又可分為大眾用户和醫生用户。從國內醫生社區的主要參與者來看,醫脈通是我國最大的醫生專用平台,其在2021年的用户規模為550萬,其中包含310萬註冊執業醫生用户,佔我國同期執業醫生的75%。

而醫脈通的勁敵丁香園擁有550萬專業用户,其中包含210萬醫生用户,大眾用户方面丁香園的規模遠超醫脈通。此外,聚焦於口腔領域的佳沃思、做腫瘤醫學交流的良醫匯、做母嬰健康管理的壹零醫等也是醫生社區行業的參與者。

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醫生社區領域參與者眾多,尚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相較於日本的M3、美國的Doximity等國外巨頭,國內企業還有很大差距。可以説,我國醫生社區領域的競爭才剛開始。

在用户增速放緩的當下,行業競爭將變得愈發激烈,未來各大平台註冊用户增長必然受到影響。而同類互聯網醫療平台的互相滲透,以及各種短視頻平台的興起,無不收割着醫生用户有限的精力,醫脈通等頭部平台想要維持高用户增長、高活躍度和用户粘性將難上加難。

況且,平台光有用户還不夠,如何長期留存用户並持續將其轉化為商業價值,實現公司業績的高增長,才是投資者們關心的,也是各大醫生社區平台需要攻克的難題。

02

主營結構單一,營收規模過小

從商業模式來看,目前醫生社區的商業化模式比較單一,許多平台依然嚴重依賴醫藥公司的品牌廣吿來賺錢。

以醫脈通為例,作為國內頭部在線醫師平台,醫脈通擁有310萬註冊執業醫生用户,數量眾多的醫生用户是其開展精準營銷業務的重要基礎。

醫脈通的客户主要是製藥、醫療設備等B端醫藥企業,為了拓展業務,這些企業每年都有一定醫療營銷開支,這些營銷費用大部分會用在傳統醫療營銷上,也有一部分會用於數字醫療營銷。

在整個醫藥市場中,超過80%的銷售額來源於處方藥,而處方藥都得由醫生來開,於是聚集了大量執業醫生資源的醫脈通等線上社區平台就成了藥企們精準營銷的全新渠道。

這其中還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儘管目前互聯網醫療服務接入醫保結算已在全國開始陸續試點地,但對於藥品接入醫保的範圍還比較小,且患者從網上諮詢到醫保購藥及複診等整個環節尚未全面暢通;二是很多地域性的大醫院也正在自建網上醫藥,直接覆蓋當地民眾需求,居民也可以在阿里騰訊等平台或其他更大型互聯網醫療平台可以直接跟當地重點醫藥對接,進而可以跳過第三方社區平台服務。這種對第三方醫療服務平台來説,就意味着業務空間的被擠壓。

醫脈通6成以上的收入來源於精準營銷,這幾年精準營銷的營收佔比仍有增加的趨勢。所謂精準營銷,就是依靠大量的醫生和用户,為製藥、醫療設備等醫藥企業進行線上品牌營銷、藥品宣傳。

財報顯示,2018年,醫脈通精準營銷佔比為63.7%,到2020年提升至73.4%。2021年,醫脈通精準營銷及企業解決方案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增長34.9%,在公司的收益佔比中高達91%。

可見,醫脈通過於依賴精準營銷及企業解決方案業務,而其他的像醫學知識解決方案、智能患者管理解決方案這兩塊業務的營收佔比非常小,累計佔比僅為10%。

但商業模式過於單一將給企業帶來風險。如果公司的核心業務精準營銷受到衝擊,那麼也就意味着營收和利潤將到很大影響。

比如近年來,集採、股價大幅下跌等壓力,很可能影響到醫藥企業們用於營銷的經費預算。一旦預算縮水,那麼對於醫脈通等嚴重依賴醫藥公司品牌廣吿來賺錢的社區平台而言,將是沉重的打擊。

2021年,醫脈通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收為2.84億元,同比增長33.2%;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4061.6萬元,同比下降52.3%。儘管公司去年在上市費用、股份支付薪酬等方面的開支擠壓了部分歸母淨利潤,但很顯然,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規模,對於其目前的上市市值體量來説都還太小。

如何才能持續獲得業績高增長,實現更大規模的營收,去匹配其當前及未來的市值規模,將是其面臨的重大思考題。

03

尾聲

互聯網時代,醫療服務平台位人們在網上搜尋醫療信息、線上問診提供了很大便利,而醫脈通、丁香園等醫生社區的出現,也為醫生們學習專業知識、交流經驗提供了幫助。

也是因為看中其社區和用户的潛力,所以醫脈通等公司在上市時獲得了很高的估值。但隨着資本的退潮,許多公司進入了痛苦的擠泡沫階段。

在行業用户增速的放緩,由高投入帶動的高增長不可持續的背景下,企業只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實現自我自我造血,才能有好的業績支撐,但這還有很多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