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外資翻臉砸盤!硬核指標拉響警報?

格隆匯 08-11 17:45

A股風雲突變,三大指數均跌超2%,滬指創年內最大單日跌幅兩市超4600只個股下跌,今晚關燈吃麪。

外資翻臉砸盤,8月11日北向資金淨賣出額達123.38億元,為年內首次單日減倉超百億元,且創2022年10月24日以來新高。

本週外資淨流出255.8億,北向資金近5個交易日賣出最多的股票為邁瑞醫療、隆基綠能、招商銀行等。

1

ETF市場迎來重磅消息

8月10日晚,滬深交易所同時發佈公吿,擬出台交易新規,調整主板股票、基金買入規則。

滬深交易所發佈消息稱,在充分調研和聽取市場意見的基礎上,加快在完善交易制度和優化交易監管方面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以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和通暢性,不斷提升市場吸引力。

具體來看,本次調整主要涉及交易制度和交易監管。在交易制度方面:1.研究將滬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以及兩市基金等證券的申報數量要求由100股(份)的整數倍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遞增;2.研究ETF引入盤後固定價格交易機制。在交易監管方面:着重對異常交易行為或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管。

ETF市場再迎大利好,昨晚滬深交易所修訂指數基金開發指引,將非寬基股票指數產品開發所需指數發佈時間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已有基金管理人積極響應,易方達、國泰、嘉實、華安基金上報的4只ETF產品已獲受理,相關指數發佈時間均在3-6個月之間。

業內人士表示,指數基金開發指引規則的調整,將進一步提升指數產品開發效率,更好響應和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配置需求,並鼓勵基金管理人通過前瞻性佈局,提高產品創新性。

近年來,境ETF市場快速發展,產品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已形成覆蓋股票、債券、商品、貨幣等多種資產及境內外主要市場的產品線。

截至8月10日,ETF總規模達1.98萬億元,其中權益ETF有753只,總規模達到1.64萬億元,規模最大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單隻產品規模突破1000億元整數關口。

此外,芯片、半導體、電池、通信、新能源等科技領域細分主題ETF合計規模超3000億元;醫藥、消費、農業、能源等關係民生的細分主題ETF合計規模超1700億元。

ETF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率、靈活多樣的投資工具,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和青睞。

2

MSCI中國指數調整,多隻醫藥股被剔除

8月11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公佈了2023年8月指數審議結果。本次調整中,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29只中國股票,剔除19只。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具體來看,港股納入1只,為中國重汽。A股新納入28只,按納入後權重排序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東鵬飲料、中油資本、公牛集團、拓荊科技、東方雨虹、新易盛、天孚通信、人民網、北汽藍谷、江淮汽車、愷英網絡、和輝光電-U、宇通客車、福田汽車、中國電影、海信視像、馳宏鋅鍺、太極集團、安克創新、中國西電、東方明珠、巨星科技、孚能科技、鳳凰傳媒、恩華藥業、豪邁科技、鳴志電器和光迅科技。

同時,此次調整剔除了19只成分股,其中包括5只港股,分別為康龍化成、泰格醫藥、上海復旦、綠城服務以及中國聯塑。同時還有13只A股以及1只B股也被剔除,分別為堅朗五金、金隅集團、華新水泥、健帆生物、中泰化學、我武生物、平煤股份、昭衍新藥、桃李麪包、博騰股份、西藏珠峯、融捷股份、達安基因以及陸家B股。

值得注意的是,多隻生物醫藥個股被剔除,包括泰格醫藥、達安基因、健帆生物、昭衍新藥、康龍化成等被剔除。

除全球指數系列外,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以及 MSCI 中國 A 股在岸指數的成分股名單也有所調整。

MSCI全球股票指數將新增61只個股,剔除46只個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市值前三大個股分別為韓國Ecopro Co、A股中油資本和公牛集團。

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增加成份股10只,包括光迅科技、安克創新、太極集團等;剔除50只標的,包括金禾實業、安通控股、道通科技等。

前些年MSCI概念火熱,過去A股市場也發行了一些跟蹤MSCI指數的ETF,其中規模最大的是MSCI中國A50ETF。

本次MSCI季度指數調整將於8月31日收盤後正式生效,回看過往情況,被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個股,或將在當天尾盤迎來海外被動指數資金卡點買入。

3

美股硬核指標拉響警報?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CPI止步“12連降”,同比升幅出現反彈,但數據低於預估值。

近幾個月,美國通脹顯示出持續緩和的跡象,強化了市場對於美聯儲9月不加息的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9月維持利率不變概率逼近90%。

美國勞工部公佈最新通脹報吿顯示,7月未季調CPI同比上升3.2%,預期3.3%,前值3%;季調後CPI環比升0.2%,符合預期,與前值持平。

Santander US Capital Market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Stephen Stanley認為,美聯儲有可能9月跳過加息。經濟學家Derek Tang表示,即便是美聯儲鷹派官員,面對當前數據也會接受暫停加息直至11月或之後。

華爾街機構爭議不斷,此前美銀經濟學家撤銷了對於美國經濟將會衰退的預測,成為第一家正式撤銷這一預期的華爾街大行。

但華爾街一些人士則“看法不同”,對股市連續飆升表示憂慮,認為高利率可能會再次對美股構成威脅,儘管投資者認為美聯儲最早將在明年第一季度放鬆貨幣政策。

股神巴菲特的動向也牽引着美股市場,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淨賣出80億美元股票,回購步伐也有所放緩。截至6月底,伯克希爾持有的現金和短期國債規模,現金儲備達147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0654億,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美股大幅上升,讓“巴菲特指”重回大眾視野。有人認為美股見頂,巴菲特的指標正拉響警報。有人則表示巴菲特已經“過時”,美股的動向取決於美聯儲。

2001年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發表文章寫到:所有公開交易的股票的市值佔美國GDP的比例,這個比例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在任何時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方面可能是最佳的單一指標。

這一指標被稱為“巴菲特指標”,該指標計算方式為:總市值 / GDP。巴菲特當時提出,這個指標為100%時,表明美股估值合理;在70%或80%的水平上買入可能會很好;114%至134%的區間為略微高估;超過134%即為嚴重高估;在200%左右購買美股等同於“玩火自焚”。

去年1月,該指標達到210%後,9月指標到了150%。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跌近30%。由於在歷史上幾次大節點上的“神奇”表現,該指標成為測量市場温度的硬核指標。

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上升16%,納斯達克100指數飆升38%。美股總市值(威爾遜5000市場指數)約為45萬億美元,美國第二季度GDP的預估為26.84萬億美元,據相關推算,巴菲特指數為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