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TikTok,捲入紙牌屋

格隆匯 03-18 18:38

兩年前的那一幕,又來了!

據彭博社,美國政府已經吿知TikTok的擁有者字節跳動有限公司,必須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否則就會在美國被封殺。

兩組關鍵詞,必須、否則,出售、封殺。

這不是海盜的語氣?

其實在2月27日,白宮就發佈通知,為“保護國家數據安全”,要求所有政府機構30天內卸載TikTok。

同一天,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以同樣的理由,禁止職員使用TikTok。

隨後,日本、加拿大也宣佈,禁止政府設備使用TikTok。

一日之間,四大經濟體同時對TikTok宣佈封殺,像極了百年前《共產黨宣言》裏的那一幕:

“為了對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美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此情此景,這句話如此貼切。

也恰似《白鹿原》中,能讓舉人老爺、長工、軍閥摒棄鴻溝一致發願的,只有田小娥的肉體。

01

Born to be global


姑且不論TikTok是不是那隻幽靈。

至少,它確實肥美。

早在2017年,張一鳴就開始了全球化佈局。當年11月,字節跳動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 Musical.ly,將其整合到抖音海外版 TikTok,成為出海的先鋒。

而當時,還沒有互聯網平台走向海外,但張一鳴認為這是個趨勢。

2018年,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辦的對話上,他認為中美兩國企業都是“Born to be global”,只有做到全球配置才能形成更大的規模效益。

簡而言之,海外互聯網人口足足是中國的五倍,任何互聯網公司都不可能放棄這塊市場。

當時,他提出一個目標,三年之內讓字節跳動海外用户佔比從10%提升至50%。

結果,全球化進程比想象中還順利。

短短3年,TikTok利用算法和荷爾蒙體驗,踏足30多個國家,攻佔180多個城市。俘獲了全球10億多用户,火速成為全球短視頻賽道第一。

據Prioridata2020年的數據,在美國,人們每天約打開Tik Tok8次,平均每次4.9分鐘。而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則分別是4.7分鐘、3.1分鐘、1.6分鐘。

面對來自東方的新物種,國際巨頭們並不打算放過短視頻這個利潤巨大的市場。

它們的手段簡單粗暴——Copy。其中,動靜最大的當屬扎克伯格。

2018 年11 月,臉書發佈短視頻應用 Lasso,希望能夠適應墨西哥等國家市場,遭到《紐約時報》嘲諷:“一個警腳的克隆版,借用了TikTok許多核心功能,甚至試圖吸走一些有影響力的用户。”

果然,在同台競技中,Lasso不堪一擊,月均下載量不到TikTok的1%。

隨後,Instagram、YouTube也發起挑戰,可惜結果都一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尤其隨着新冠疫情爆發,居家的人越來越多,Tik Tok在美國前所未有地繁榮起來。

既然競爭不過,就只有搶了。

2020年7月22日,白宮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迫Tik Tok將股權出售給微軟。

8月28日,我國更新了“禁止出口技術目錄”,把“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列入了限制出口名單裏。

有了這個支持,字節明確拒絕把TikTok賣給微軟,還要起訴美國政府。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川普敗選,拜登上台,推翻了上屆政府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針對Tik Tok的禁令。

自此,這場風波才淡出公眾視野。

但在這之後,TikTok照着美國的要求,一字不漏全部超標達成:

1. 分割Tik Tok和抖音,分拆數據庫;
2. 所有數據存儲到甲骨文的雲基礎設施,並交天價保護費;
3. 在甲骨文公司的監督下審閲所有代碼;
4. 美國政府和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可以審閲所有信息。

相當於把底褲都脱了,就差劃開肚子給人看到底吃了幾碗粉。

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還有“後門”可言。

但字節還是天真了,別人擺明了,就是要人財兩得。

他們在乎的也許並不是什麼數據安全,只是不能忍受一畝三分地被“後發者”侵佔而已。

02

捲入紙牌屋


2022年12月,美國中期選舉剛剛結束一個月,重新掌握國會的共和黨,便重新對TikTok 發起攻勢:

要求字節跳動從TikTok撤資、重組 TikTok 管理層和資產持有、要求 TikTok 業務出售給美國公司。

實際上,這有客觀原因。

政治遊説、獻金是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的必修課。這是他們保護自身的手段,也是攻擊對手的工具。

根據透明組織Open Secrets記錄,Meta是2022年最大的互聯網行業遊説巨頭,支出超過 2000萬美元。其次是亞馬遜,獻金1900 萬美元;然後是谷歌,約 1000 萬美元。

加起來大約 4900萬美元,幾乎是 TikTok母公司的10倍。

既是外來者,保護費又交得最少,Tik Tok自然成為美國內部政治矛盾轉移的靶子。

比如,這幾天又發生了件大事——硅谷銀行破產,不僅害得數千家硅谷初創企業差點破產,也暴露出銀行業普遍存在的系統性問題。

過去一直掩蓋的金融地雷,就這麼暴露在世人面前。

這個時候,必須要轉移注意力,Tik Tok就是很好的對象。

同時,自從特朗普政府對Tik Tok的禁令失敗後,本土互聯網巨頭從未放棄過用政治手段擊垮對手。

比如在2021年,面對嚴厲的反壟斷立法威脅,Meta聘請了最大的共和黨諮詢公司之一Targeted Victory,給地方報紙投放專欄文章和讀者來信,鼓勵記者和政客深挖 TikTok 內幕,並幫助散播相關的新聞故事。

據《華盛頓郵報》,其終極目標是:讓外界知道,雖然眼下 Meta 成了出氣筒,TikTok 才是真正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從去年開始,美國科技巨頭遭遇寒冬,都在競爭式裁員。

其中,Meta是最慘的,去年11月就裁員1.1萬人,並在3月14日表示今年還將裁員1萬人。

Meta是美國政府最重要的金主之一。現在金主餓了,在位者自然要想辦法餵飽他。

所以對方才火急火燎地放出消息,要強搶Tik Tok。

而且,他們必然不會以合理的價格去收購,就像2020年那次一樣。

來源:網易新聞

當然,也有主觀原因。

在美國的霸權體系中,媒體是重要的一環。

先是傳統媒體幾十年意識形態的洗腦,使歐日韓大部分地區習慣了美式思維。

再是互聯網媒體,中國以外的市場,幾乎都被Facebook、YouTube、WhatsApp佔領。使用這些軟件的國家等於把自己一部分互聯網主權讓渡出去,間接受到對方輿論監管。

而指望規則制定者遵守規則,還不如相信母豬能上樹。

所以,幾乎所有美國互聯網巨頭都被歐洲罰過,每一次罰款原因裏都有把歐洲數據傳回美國這條。

但到短視頻時代,變數出現了。

比如,此前的俄亥俄州化學品泄露事件,美國主流媒體都是避重就輕的報道,社交平台上關於這件事的討論,也是靜悄悄的。

唯獨在Tik Tok上,當地居民拍攝的真實視頻,才流傳出去,最終事件在海外上了熱搜,又迴流到美國,大概過了10天后,人們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總算上了美國熱搜。

這等於是撕開了輿論控制的一條口子。

這件事後不久,白宮立刻辦法對Tik Tok的禁令,原本只是禁止政府職員使用,形成對其不利的氛圍。

但並不太可能禁得成。

如果説Facebook、YouTube、Instagram是精英階層展示優越生活的聖地,主打炫富式消費文化,TikTok則主打草根、下沉年輕。

兩者根本不是一個物種。

其運營思路和國內一致。首先,增加了數億的投放預算,燒錢吸引紅人入駐。然後,明星效應為其帶來了大量年輕的種子用户,拉來第一批流量,接着靠運營引爆口碑。

這三板斧在日本、歐美等成熟市場屢試不爽。

截至3月,Tik Tok全球下載量超過40億次,日活也突破12億,佔據了所有社交媒體用户的三分之一,成為超級流量入口。

僅在美國,就有1.4億用户。

從社會角度看,TikTok為無數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故事、學習知識、交流文化、表達觀點等多種功能和價值。尤其在疫情期間,TikTok為許多人帶來了歡樂和慰藉。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代,流量就等於金錢。

中國短視頻平台的主播有很多,美國同樣不少,他們都靠這玩意生活呢。

在Tik Tok上有收益的人太多了,不讓他們用,等於逼人自殺。即便只是為了選票,美國政府也不可能這麼做。

所以,他們要把Tik Tok變成美國公司,這是唯一的選擇。

所有科技公司,都在等待一場流量的饕餮盛宴。

03

尾聲


這幾年,出海是中國企業發展、拓展市場的主旋律。

雖然它們可能也會類似TikTok這樣要面臨種種超越市場和商業邏輯的挑戰。

目前,美版拼多多Temu在美國大殺特殺,連續8天排在下載排行榜第一;第二名是Capcut,也是字節的產品,一款視頻剪輯軟件;第六名是Shein,中國跨境電商巨頭,相當於美國的小紅書+淘寶綜合體,在美國女性中頗有市場。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便宜得“可怕”。

在Temu上,3美元的手錶,4美元的t恤,沙發、數碼相機、智能家電等不到10美元就能拿下,外國網友們哪見過這場面。

相比亞馬遜上的那些牌子貨,這些商品質量可能差點,但幾乎沒有品牌溢價,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2018-2020年,短短三年,Temu用户就突破一億。但從2021年開始,事情突然變了

監視營收,被強制下架,連谷歌搜索都被禁止,連續六個季度大幅下滑。對比巔峯時刻,用户數已流逝近七成,股價更是跌落谷底。

難道便宜的東西已經提不起外有興趣了?當然不是。

大家應該都記得,拼多多最早是怎麼火起來的吧。

和最初的中國消費者一樣,Temu在美國爆火,也是美國消費者你傳我、我傳他的結果。

在薅羊毛這件事兒上,全球人民都一樣。

有人批評説,這些電商平台出海的本質,就是把本國勞動力賤賣了,本來就該罰。

但問題是,我國在很多方面的工業產能很早就處於過剩狀態。

現在不是賤不賤賣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渠道,去消耗這些過剩產能。

你得先把地圈下來,再去談建設問題。

最近兩年,很多分析都説,如今國內很多企業在成為國內龍頭後,面臨天花板導致市值增長空間不足,所以一直無法與海外的巨頭企業相抗衡,原因就在於在國內很多增量的紅利在減少,導致大家被逼內卷。

中國雖然是個極為龐大的市場,對14億人而言,確實有些小了,我們必須“走”出去。

畢竟,解決了吃飽的問題後,還要吃好。

難道,只有法國人能過每週休三天的日子,我們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