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中芯國際業績炸裂:市場爲何不care?

格隆匯 08-06 19:16

“芯片一哥”炸裂了!

8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佈二季度業績報告,單季實現營業收入爲13.44億美元,環比增加21.8%,同比增加43.2%。實現淨利潤6.88億美元,環比增長332.9%,同比增長398.5%。

對於這樣一份亮眼的數據,不少券商直呼:大超預期。

不過,相比於機構的極力唱多,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的中芯國際卻顯得冷靜了許多,全天高開低走,A股的中芯從早盤的10%到大幅回落至收盤不到1%,算是一盆大涼水從頭到腳澆了下來。

(中芯國際分時走勢,來源:choice)

 

1.量價齊升

 

從量價齊升的角度分析,中芯國際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主要由於晶圓銷售量增加及平均售價上升所致。

從產能來看,中芯國際的月產能由一季度的54.075萬片晶圓增加至2021年二季度的56.15萬片,二季度共交付174.52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環比增加12%,同比增加21.6%,主要由於公司本季度200mm晶圓廠產能擴充所致。此外,中芯國際第二季度的產能利用率達100.4%,等於是滿載運營。

從平均售價來看,二季度公司晶圓出貨均價(等效 8 寸)爲 770 美元,環比增長 8.8%。主要由於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帶動整體產品市場價格提升。

與此同時,2021年第二季中芯國際毛利爲4.05億美元,環比增加61.9%,同比增加62.9%。毛利率也從一季度的22.7%大幅提升至30.1%,不僅超過指引預期的 22%-25%,還創了近年來的歷史新高。

按照單片毛利=出貨均價 - 單片固定成本 - 單片可變成本,二季度的單片固定成本約 198 美元,單片可變成本約 340 美元,那麼單片成本合計約 538 美元,環比下降約 10 美元。而出貨均價上漲至770美元,意味着單片毛利從上季度的 160 美元迅速提升至 232 美元。

毛利率擡升主要受益於出貨均價的提升,本質上還是由於行業處在高景氣度。

由於之前的限制令影響,中芯的業務範圍重心也進行了轉移。

(中芯國際二季度收入組成,來源:財報)

分地區來看,公司二季度在中國區的銷售較一季度環比上升7.3%至62.9%,重新回到了 60% 以上的水平,而來自北美洲、歐洲及亞洲的收入有所下降,分別從一季度的27.7%、16.7%下降至23.3%和13.8%。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按技術節點劃分,中芯國際第二季度來自28nm先進工藝的營收佔比上漲到14.5%,同比增長 130.2%,環比增長 157.3%。目前,中芯國際的FinFET工藝有多種類型,其中第一代FinFET工藝是14nm及改進型的12nm,目前1.5萬片的產能主要就是14/12nm工藝,第二代則是n+1、n+2工藝,已經試產。

要知道,中芯國際受到老美的限制,無法獲取半導體先進技術以及關鍵設備,在外部突破受阻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因此早盤競價直接被市場頂到了10%開盤,隨之也迎來獲利了結的資金。

中芯國際之所以走的如此噁心,把追高的人一網打盡,根本上還是由於之前悲觀情緒打的太滿導致跌跌不休,後面跟隨芯片爆炒來了一波修復補漲,這個30%的上漲本身就包含了市場對業績較好的預期打在裏面,今天只是預期兌現而已。

 

2.兩大戰略轉變

 

與今天中芯國際二級市場表現同樣清醒的,還有首席財務官高永崗博士,他表示公司依然面臨實體清單帶來的影響,而且集成電路製造行業沒有彎道式超車和跳躍式前進。

對於投資者來說,在當下中美博弈的關鍵節點,又該如何去認知中芯國際新的戰略變化?

衆所周知,中芯國際作爲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晶圓代工龍頭,承擔着三種任務:

先進工藝的研發和突破,比如FinFET 14/7nm及以下製程;存量產能的運營和生產,主要是中芯北京、上海和天津、深圳各個廠區;新增產能的擴張,基於已有量產工藝技術的產能擴張,主要是成熟工藝。

在2020年以前,中芯國際一直作爲一項政治使命在全力往28nm及以下先進製程突破。隨着後來進入所謂的實體清單後,在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以及把持着高端製程、先進工藝的芯片製造的局面下,意識到了完全基於美系設備的7nm技術攻關短期是無法攻克和改變的。

去年末,隨着半導體產業大神級別的大佬蔣尚義重新迴歸,中芯國際大幅上修成熟工藝Capex,發展戰略主要有幾大重點轉變。

(1)由單純追求先進工藝到迴歸成熟工藝。也就是說,新90/55nm的意義遠大於舊7nm,面對制裁中芯國際位了更好的活下去,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根筋的往先進製程衝鋒。中國雖然缺少14/7/5nm先進工藝,但同樣也缺少13um/90/65/55nm成熟工藝。

數據顯示,28nm及以上仍是目前芯片領域的主流製程,在晶圓代工領域,2019年全球成熟製程市場規模達330億美元,約佔全部芯片的60%。

國內的韋爾豪威的CIS芯片(55/45nm)、兆易創新的NOR(55/45nm)、匯頂的指紋識別(55nm)、卓勝微/思瑞浦/聖邦的模擬芯片(90nm上下)都需要成熟工藝產能。因此中芯國際迴歸成熟工藝,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2)從卡脖子到自主可控。半導體是一個充分全球化分工的行業,雖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依靠自身力量單獨實現全部的國產替代,但在關鍵涉及到卡脖子的領域必須去美化。

在依靠國內進行替代前提下,中芯國際要儘可能聯合歐洲、日本的設備和材料以及韓國、中國臺灣省的製造進行產業鏈風險轉移。

 

3.尾聲

 

2018年,特朗普打響了中美毛衣站第一槍,隨之也把中國半導體行業受制於人必須奮起直追的意識敲醒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芯國際作爲芯片製造國產替代龍頭,代表了中國大陸半導體工藝製造的最高水平,具有獨特的國家戰略地位。在行業高景氣加持下,中長期完全值得持續跟蹤。

但A股的中芯國際隨着科創板本身定價較高以及去年上市當天還被爆炒,因此近一年來持續陰跌消化高估值,目前PE依舊高達108倍。反觀港股的中芯只有20倍,一高一低對比下,誰的估值合理一目瞭然。

在前有老美這條豺狼擋住前路情況下,中芯國際選擇了一條迂迴之路—先拿下成熟製程,然後徐徐圖之往先進製程不斷靠近。

要想不被卡脖子,這條路必須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