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從蛇口出發,創無止之境——深圳特區與中國平安的命運交響

格隆匯 08-31 20:18

作者 |  借東風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迎來了她成立40週年的紀念日。人生四十而不惑,一座城市40年的發展歷史,也足夠凝聚和昇華出一種精神。特別是深圳這樣生長於改革、崛起於開放的城市,支撐她在這40年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基因。

這種精神、這種文化、以及這種基因的原生之地,正是蛇口。

20世紀80年代,蛇口,一片創業熱土,一片希望之地。改革開放的歷史從這裏出發,蛇口是中國第一批企業的出生地:

1987年4月8日,深圳招商銀行在蛇口招商路北十棟成立;

同年年底,任正非等5人,帶着他們籌集的2.1萬元,在深圳創立了華為

1988年,台灣商人郭台銘的富士康公司在深圳設廠,開始從事精密器件組裝業務……

1988年5月27日,平安保險公司在蛇口成立……

1987到2020,不到40年,彈指一揮間。從蛇口走出一批又一批中國的棟樑企業,數不勝數。招行、平安、華為、中集、騰訊、萬科……蛇口是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也是當代中國企業家精神的代名詞。

後來,當思想家與學者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才提出“蛇口精神”的概念。蛇口精神,則是這一批生於深圳,隨着改革開放而崛起的企業的共同“血統”。

蛇口精神,概括起來,是三個詞:

改革,

糾錯,

創新。

改革、糾錯、創新,這三個概念在本質上上是一致的。糾錯是改革的手段,糾錯與創新都是為改革服務;而改革是指導思想,只有具有改革的意識,才能發現問題、主動糾錯;只有具有改革意識,才能創新、提高效率。

1988年5月,平安在深圳蛇口成立。當時的《深圳市大事記》對此的記載僅有簡單的一句:“全國第一家由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合辦的保險公司,在我市蛇口開業。”

32年後的今天,平安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2020年全球福布斯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七。

可以説,平安從構想到最後落地,從一顆種子到參天大樹,這一路的發展歷程,完美地詮釋了改革開放的蛇口精神。

馬明哲在談平安文化的時候,反覆提到蛇口精神:

“平安是蛇口的孩子,30年來我們從未改變出發時的精神和品質。‘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這句話是蛇口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平安文化的核心精髓。……蛇口精神能保存多久,平安未來就能走多遠。”

1

“改革的產物”

1988年,將“準生證”批給馬明哲的時候,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曾經意味深長地説過一句話:“要把平安保險辦成改革的產物,而不是改革的對象。”

改革不僅需要一種思維,還需要執行力,更需要堅毅與不服輸的精神。而平安有幸,她的創始人馬明哲,就是這樣一位有思想、有執行力、堅韌不拔的行動派與改革家。

平安成立之後,在馬明哲的實幹精神引領之下,不斷地突破邊界、走出舒適區,實現了一個個看似難以完成的目標。

首先是引進壽險。

在90年代初,“不談生死”的文化禁忌還有遺留,對於壽險在中國能否推得開,壽險業務前景如何,馬明哲曾經充滿迷茫。

1992年,馬明哲在赴台處理理賠案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台灣壽險市場的繁榮。於是馬明哲決定,平安要引進壽險。

但是,壽險業務的代理員制度,當時中國卻沒有幾個人能搞得清怎麼玩。就在這個當口,一家名叫國華人壽的台灣壽險公司赴北京拜訪人保,並且指名道姓,聽説國內有一家保險公司叫“平安”,取道深圳來拜訪。

就這樣,馬明哲抓住了這次機會,與國華建立了合作關係。後來國華多次來平安培訓,甚至最後國華的常務副經理黃宜庚直接加盟平安。就這樣,在國華的協助與合作之下,平安的壽險業務做起來了。

1994年7月的最後一天,平安人壽成交了公司史上第一份人壽保單。這張保單將載入平安史冊。

壽險業務的引進,體現出馬明哲的改革與實幹精神。不設限,不斷挑戰邊界,並在挑戰中不斷地自我突破,實現更大的成就。這是蛇口精神的延續與發揚。

2

創新圓夢科技

2019年,網上忽然間一陣風地興起了一個詞:PATH。

P、A、T、H分別是平安(PingAn)、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以及華為(HUAWEI)的首字母,而這四個字母組成一個英語單詞path(路)。

依稀記得5年前(2015年)互聯網行業頂峯的時期,BAT的名頭響徹神州大地。五年時間,兔起鶻落,B跌下神壇,A和T依舊,P和H入圍。然而仔細看這四家仍有不同,H、A、T都是當之無愧的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但P(平安)明明是一家綜合金融公司,為什麼可以和三家科技巨頭並列?

然而這幾年,隨着眾安保險、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金融壹賬通等平安旗下或平安參股的硬核科技企業紛紛上市,平安的科技屬性已經越來越明顯和突出。

現在,很多人吃驚於平安開創瞭如此之多的新業務。事實上,平安從建立之初,就是一個懷揣科技夢的企業。平安對科技的執着,根植於其創新基因之中。

從剛剛成立的時候“為每一個員工配一台計算機”的豪言壯志,到90年代末瘋狂的電商項目“PA18”,平安的科技夢埋在基因深處。2008年,二十“弱冠”的中國平安,科技業務發展,開始獲得加速度。

馬明哲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是平安創新基因的最初來源。但是對於一家公司而言,必須要形成系統,提出理論,並且建立一套體系,才能夠確保科技業務持續不斷地走下去。

為什麼要發展互聯網科技?如何發展互聯網科技?對於這兩個問題,馬明哲有着深刻的認知與理解。

對於平安為什麼要發展互聯網科技,馬明哲的看法是兩個字:賦能(empowerment)。

科技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不是輔助,而是全面重構。什麼樣的技術背景下,金融業會呈現什麼樣的業態。必須站在科技革命的角度去審視和重構傳統金融業務。

馬明哲認為,傳統金融是渠道為王,產品驅動;而互聯網金融,是流量為王,從服務入手,最終價格驅動。在“渠道為王”的思維下,佔領大城市,建更多網點,僱用更多銷售人員,實現單點單店的盈利更高,效益更強。這種模式在人類玩了100多年。但現在不行了。

2014年開始,中國平安第一次在年報中採取互聯網公司的做法,公佈各項互聯網數據,包括用户數、用户活躍率等,這在金融企業中是前所未有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市場和用户逐步瞭解到,平安已經不再是一個傳統的金融公司,而在向一家科技與互聯網型的金融集團轉型。”

怎樣發展互聯網科技?馬明哲認為,互聯網科技之所以能夠成功,有其自身規律。而平安想要發展互聯網科技,就要遵循規律辦事。

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有四個階段:建立場景——獲取流量——流量轉化——產生利潤。因而這是一個先有投入後有產出的模式,前期加大投入是必須的,而且投入不一定立刻看到成果。

在2018年中期業績説明會上,馬明哲提出“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戰略,構建五大智慧生態圈。

事後高管們回憶説,這些東西從來沒聽馬總説過,但馬總應該醖釀很久了,以致於能夠即興演講,脱口而出。

十年磨一劍,從2008到2018,平安“金融、科技、生態”互相賦能,構建五大生態圈的戰略,已經初具規模;科技業務營運利潤在集團的佔比中越來越高。

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26,008項,較年初增加4,625項;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名榜中,平安以超1,500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今年二季度,平安的科技業務營運利潤為34.38億元,佔總營運利潤的4.6%,超過其它資管、信託以及證券業務,成為僅次於壽險、財險以及銀行的第四大利潤來源。

中國平安上半年營運利潤為743億元,同比增長1.2%,在今年上半年疫情衝擊與金融市場波動的大背景下,維持正增長的穩定態勢,是相當不容易的。

得益於綜合金融、科技賦能以及五大生態圈戰略等多項領先戰略佈局,中國平安在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位列全球21名,在全球金融企業中排名第2位,中國金融企業中的第1位。

此外,日前發佈的《波士頓諮詢報告》中,中國平安的“保險價值創造”能力被列入全球前三,中國第一。報告中提到了未來低利率、低生育率、高老齡化率的大環境下,疊加科技衝擊,保險業面臨深刻的轉型。而中國平安這些年來所致力的“科技+金融”與“生態+金融”的戰略,正好完美地符合未來保險業的轉型方向。

3

無止之境

現代商業社會,能夠讓一家公司保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並長期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的因素,是超越於公司的產品、業務、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企業文化這些東西之上的。

創新意識、變革精神、以及發現問題並主動糾錯的能力,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2020年,平安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回顧平安這一路的發展歷程,在平安這家企業中間,能夠看到屬於改革開放那個時代與深圳蛇口的深深的烙印,説到底就是“蛇口精神”。

蛇口精神,使得平安能夠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風險與挑戰,能夠不斷地順應趨勢,引領時代潮流。

蛇口精神,是平安競爭力的最本質與最深刻的體現。

從袁庚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那一刻,蛇口精神便開始萌發,在深圳這篇創業熱土上,經過無數企業家用自己的人生軌跡、無數企業用其發展歷程去詮釋、去演繹、去抒寫、去昇華。

40年後的今天,這些企業紛紛發展成國民經濟的支柱,這些企業家紛紛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他們的共同血統是蛇口精神。蛇口精神,高度概括了這個時代的民族精神,也充分體現了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這些企業,是中國的民族企業;這些企業家,是當今中國的民族英雄。

改革開放與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場無遠弗屆的歷史征程,一個無止之境。在此之中,唯有不斷改革、不斷糾錯、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在領先的位置,做時代的佼佼者與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