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萬科半年度財報會議紀要及解讀

uSMART盈立智投 09-03 11:15

萬科半年度財報會議紀要及解讀

交流要點

1.總體來看,萬科實現營收1671億元,同比+14.2%,實現歸母淨利潤110.5億元,同比-11.7%,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開發業務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24.1%降至18.0%。公司財務狀況健康,信用評級保持穩定,融資成本持續下降

2.分業務來看,房地產開發業務仍爲佔比最高的業務,實現銷售金額3544億元,同比增長10.6%,公司堅持理性投資,穩健擴張。租賃業務累計開業14.8萬間,集中式公寓全國第一。萬物雲業務多線發展,營收同比增長33%。物流倉儲業務累計開業797萬方,營收增長64%;

3.未來展望方面,下半年公司堅持行穩致遠,堅守財務紀律是發展的底線和基礎;同時加快地產開發爲主向不動產開發、經營、服務並重的方向發展。

業績概述

2021H1萬科實現營收1671億元,同比+14.2%,實現歸母淨利潤110.5億元,同比-11.7%,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開發業務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24.1%降至18.0%,下降了6.1pp。截至2021H1期末公司現金短債比爲1.67,淨負債率20.2%,扣預資產負債率達69.7%。此外,在報告期內,公司信用評級保持穩定,融資成本持續下降。

分業務看,開發業務方面,實現銷售金額3544億元,同比+10.6%。銷售面積爲2192萬平方米,同比+5.5%;已售未結金額7819億元,同比+12%;開發業務營業利潤率下降6pp;新增項目建面1506萬方,權益建面1101萬方,地價1125億元,樓面價7480元/平,92%位於一二線城市;土儲16066萬方。

租賃業務方面, 2021H1租賃業務營收13.2億元,同比+25.6%,佈局33個城市,其中24個城市市佔率top3;共有房源19.2萬間,累計已開業14.8萬間,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已開項目整體間天出租率達95%,累計服務客戶超51萬人。To G:政企深度合作,提供3萬餘間人才房;To B:爲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累計合作166家知名企業,累計服務3.5萬企業員工。上半年新獲取房源6700間。

萬物雲方面,2021H1萬物雲營收103.8億元,同比+33.3%,其中住宅物管/商業物管/城市服務/社區生活服務/萬物成長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爲55.0%/30.4%/6.1%/5.4%/3.1%。1)社區空間服務,已佈局105個城市,服務3490個項目,樸鄰平臺新房銷售業績+647%,認證887名管家,2000+在管項目通過線上運營指揮調度;2)商企空間服務,公司已服務1900個項目,服務了超50家頭部企業(其中20家企業超百億美元);3)城市空間服務,業務進入21個城市,累計獲取項目31個,上半年新獲取11個,推進智慧城市服務。

商業開發方面,上半年開業3個項目,共30.8萬方,規劃和在建商業建面爲549萬方。2021H1商業板塊營收36.3億元,同比+19.0%,開業項目建面爲989萬平方米,同比+18.3%,規劃和在建商業建面爲549萬方,整體出租率達92.3%。

物流倉儲方面, 2021H1物流業務營收達13.4億元,同比+64%,其中高標庫營收9.2億元,冷庫營收4.2億元,在管項目可租賃建面達1149萬方,其中高標庫項目可租賃建面1056萬方,出租率94%;冷庫項目可租賃建面93萬方,出租率68%。公司完成亦莊國藥疫苗庫,進入醫藥物流行業。

未來展望

2021年下半年經營策略:行穩致遠,堅守財務紀律是發展的底線和基礎;把握方向,明確整體策略。

萬科加快地產開發爲主向不動產開發、經營、服務並重方向發展:(1)開發業務:發揮整體優勢,與標杆產品對標,實現高品質穩定量產,提升資源轉化效率和質量;(2)租賃住宅:檢視覆盤不同模式、不同租賃類型等商業模式可行性;(3)物業:釋放萬物樑行,充分理解住宅民生行業,夯實“遠程+現場“監督能力,打包“租賃、買賣、裝修、家居”等業務,實現不低於50%增長;(4)物流倉儲:持續完善物流節點佈局;(5)商業:向優秀同行學習,提升整體運營管理水平。

Q&A

Q:業績下跌的原因,未來的展望及業績指引?

A:業績下滑的原因在3個點:第一銷售規模增長有限(規模增速屬於行業偏低水平);第二毛利率下降稍快(地貨比持續提升,17-20年地貨比上升17pp,也會體現在未來的結算上,扣稅毛利率由24%降至18%,未扣稅毛利率由32%降至23%);第三轉型業務帶來影響(14年開始轉型,但轉型效果體現仍需時間,投資性不動產採取成本法,不能帶來投資重估收益的同時,還帶來折舊和攤銷;公司對完成轉型需要建立的能力、完成所需時間等均有所估計不足,難度很大,新業務更多是體現在企業價值和估值價值,業績貢獻仍非常有限)。

中長期增長邏輯仍在,但行業發生變化,公司思維也要發生改變,線性地追求業績難以爲繼,公司更多注重行穩致遠,穩字當頭,沒有把規模和速度當做唯一的目標,更多會去權衡收益和風險,18年公司提出活下去,經營安全和健康是公司非常看重的,公司規模已超5000億,有很大的社會責任。就像剛纔業績會顯示的,公司對未來對不同賽道和業務都有不同的安排和策略。

 

Q:房地產調控政策頻繁發佈,如何看待行業發展現狀?

A:17年以來無論多重表述,但主基調核心都是“房住不炒,租購併舉”,公司期望長期保持良好評級、良好流動性以及綠檔範圍,公司期望穩中求進去發展

 

Q:如何看待覈心城市資源的競爭,是否增加二次集中供地機會的獲取?

A:公司在二次土拍會繼續保持穩健的策略,堅持量入爲出、堅持投資標準和質量,可以做到行穩致遠。

 

Q:萬科與恆大合作的傳聞是否屬實?與泰禾的收購情況進展?公司未來收併購策略如何?

A:和恆大有接觸和探討,但目前還未有實際性合作。公司有專業性小組和泰禾在溝通,在符合協議要求的情況,還是會履約。公司按項目數來說7成是合作的,按金額來說8成是合作的,雙集中招拍掛是拿地其中一個方式,公司還有收併購、舊城改造、城市微改造/微更新、不良資產接包等方式去獲取項目,因此公司持非常開放合作的態度。

 

Q:房產作爲民生三座大山的表述,公司怎麼看待這個挑戰和機會?

A:年輕人期望有尊嚴的生活,目前看公司貢獻還不夠,比較安慰的地方是公司的出租公寓業務,14年開始大規模佈局,佈局14萬間,服務50萬房間,其中6.5萬間是萬村泊寓(6萬間在深圳,均價1263元/月),城市泊寓均價1991元/月/間,價格並不高(含管理費),公司滿意但股東不滿意,因爲該業務不賺錢,但響應了租購併舉的政策號召,屬於民生業務,能真實解決社會痛點,具有價值。

 

Q:18%的毛利率是否接近毛利見底,未來什麼時間點公司和行業毛利率會觸底?

A:短期預測很困難,對公司來說,全年盈利下降壓力仍在;對行業來說,從更長遠角度,毛利率下降是大趨勢,降低至什麼程度回升不好判斷,行業最終會回到社會平均回報水平,其中有些公司經營能力強,可能會有更高的回報。公司會對選擇的賽道堅定不移地通過努力做好,當農民要看天吃飯,好的農民會跟各方有更好的溝通。

 

Q:利潤企穩有什麼判斷?利息資本化率新低,未來是否會提升該指標以提升利潤?

A:上半年開發扣稅毛利率19.6%,扣稅前毛利率24.9,隨着過去地貨比提升,未來2年仍會有毛利率下降的壓力。公司利息資本化率最近幾年40-50%左右,公司採取審慎的財務方式,未來會繼續保持穩定。

 

Q:租賃公寓市場的未來空間?什麼時候公司能實現盈利?

A:公司獨居化明顯,2013年佔比15%,2019年佔比18.5%,2030年獨居人羣會達到1.5-2億人,會創造很大的公寓空間,目前在品質提升和產品供應上都有很大的空間,國家出臺諸多稅收、土地和金融等支持政策,未來10年預計將有健康有序的發展。萬科會幫助實體經濟發展,幫助青年人,該業務確實虧損,目前在公司努力下,在科技系統、客戶粘性、品牌上均有所提升,城市泊寓業務NOI率達5%以上,出租率和續租率均行業領先,公司會覆盤和探索商業模式,期望在該業務獲得可持續的利潤。

 

Q:2021年下半年融資端看法以及公司展望?

A:今年融資整體行業收緊態勢,銀行貸款等都在回落,金融機構在房企融資上更加謹慎。萬科堅守穩健的財政政策,公司融資成本由4.59%降至4.27%,會對融資總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去優化融資結構。

 

Q:公司收購藍光華夏等項目收購,是否進入操盤階段?未來是否會考慮股權收購?

A:公司上半年收購了3個藍光項目,目前處於正常流程;但公司並沒有收購華夏幸福的項目。

 

Q:公司持續3年進行組織重塑措施,但業績下降,怎麼理解舉措的實際效果?

A:公司組織重建主要4個方面,戰略檢討/業務梳理/組織重建/事人匹配,反映了公司對經營環境的認知迭代,該變的要堅定改變,公司期望通過各類舉措推動經營提升,爲股東創造貢獻,更多來自於長期和短期,而不是來自於善與惡。短期不好說,但長期是靠公司的韌性。也許外界認爲組織重建頻次較高,但公司認爲這是業務經營的必要舉措。

 

Q:公司股價下跌較多,未來是否有回購和增持的計劃?

A:在滿足條件下,公司會採取回購等動作,萬科合夥人也持有股份,和各位股東感同身受,股價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更多還是要看公司是否未來能夠持續創造價值,公司未來會持續努力。

 

Q:萬科商業租管費增長19%,公司對印力綜合評價如何?商業管理業務的未來規劃?

A:公司與同行優秀玩家尚有差距(新城華潤龍湖等),印力上海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難度在於公司有上海這樣運營優秀的城市,也有運營不及格的城市,二元特徵明顯,最終業績總量和報表呈現就不盡如人意,公司相信會找到合適自身的差異化生存策略。王海武本人對商業業務感興趣,調任印力後,對印力與區域BG的協同效應有加強,丁立業更多關注戰略方向,王海武更多關注落地效果,

 

Q:土地開發轉爲存量運營,怎麼看待市場擔憂轉型需要時間過長?怎麼看待舊改市場?

A:從房地產開發轉向不動產開發運營並重,舊改確實難度很大,住建部近期大拆大建比例控制在20%以內,公司在微更新有較多項目,表面賺錢很難,這個是萬科喜歡做的事,早期股東不樂意看到這種不盈利的項目,但鍛鍊了公司能力,現在在文化承載等項目上公司具有競爭力,因此有些業務硬骨頭啃下來,公司就慢慢轉爲能力,最後會出效果。

 

Q:公司擁有1952億現金,怎麼更好地應用資金?

A:公司穩健經營,20年以來淨負債率均在40%以下,這是一貫的風格,公司安全活下去,是給予股東回報的基礎,保持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率平衡,比如現金購買理財等方式。

 

Q:政策收緊對供給側有什麼影響?

A:目前土地供應呈現多種形式,比如有集中、收併購、城市更新等,變化較大。公司會對新形式有一定判斷,根據城市變化、政策變化,配置自身相關能力,有所發展。

 

Q:公司現在發展多元業務,租賃、商業業務的貢獻是否體現在財務報表中?

A:這兩塊業務目前體量較小,歸入房地產和相關業務收入中。

長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