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大行每日評級 | 美團績後逆市上漲,小摩維持增持評級

uSMART盈立智投 08-29 17:47

瑞銀:下調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目標價至24.5港元 評級買入
瑞銀髮表報告指,由於中國海外毛利率和收入下降,將其2022-2024年盈利預測下調5%-17%,目標價下調8%至24.5港元,維持評級買入。瑞銀預計,中國海外2022年下半年核心盈利將按年下降11%(相對上半年跌22%),行業銷售壓力依然存在,其合同負債收入比低於同行。由於今年首七個月更進取地收購土地和毛利率回穩,預計公司合同銷售和核心盈利將增長10%。

高盛:上調綠城中國(03900.HK)目標價至17.5港元 評級中性
高盛發表報告,指綠城中國公佈2022年上半年業績後,估計其2022年核心盈利預測按年增長34%,至61億元人民幣,並在2023和2024年間每年增長10%,加上綠城新增20個新項目,因此將目標價由15.4港元上調至17.5港元,維持評級中性。

野村:下調友邦保險(01299.HK)目標價至93.13港元 評級買入
野村發表報告指,友邦2022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和內涵價值差過該行預期,將其2022和2023年新業務價值預測分別下調3%和5%,稅後經營利潤預測分別下調2%和3%,以反映上半年疲弱的業績,目標價由95.36港元下調至93.13港元,評級買入。野村預測,友邦2022和2023年新業務價值分別增長2%和20%,並指管理層對往後業務復甦感到頗樂觀。

高盛:上調信達生物(01801.HK)目標價至60.35港元 評級買入
高盛發表報告,指信達生物2022年上半年業績大致符合預期,將2022年每股虧損預測由2.1元人民幣收窄至2.03元,2023年每股虧損預測由1.5元擴至1.53元,2024年每股虧損預測由90分收窄至81分,目標價由60.3港元微升至60.35港元,評級買入。

高盛:上調華潤醫藥(03320.HK)目標價至5.47港元 評級中性
高盛發表報告指,華潤醫藥上半年銷售1,25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9.8%,符合該行預期,其中在疫情下分銷業務表現放慢,而製造業務則維持韌性。至於集團上半年盈利按年增長24.1%至30億元人民幣,優於該行預期的24億元人民幣。高盛上調華潤醫藥股份目標價,由5.17港元升至5.47港元,評級維持中性,並調整集團今年至2024年盈利預測分別6%、5.4%及6.2%。

高盛:首予中國中免(01880.HK)買入評級 目標價196港元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首次給予中國中免買入評級。該行預計至2025年,中國旅客於全球免稅店消費將翻倍,增長至達到690億美元,其中中國免稅店的份額將提升至51%。高盛指出,受疫情影響,預計集團業務要至9月下旬纔可恢復正常化,憧憬免稅銷售可能於即將到來的10月黃金週假期內反彈,加上預計集團的利潤率可能已經見底,預測中免集團2023財年盈利將強勁復甦,達到近15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近期疫情影響及在港上市的股份稀釋,高盛將2022至2024年每股盈利預測下調16%、5%及5%,目標價爲196港元。

高盛:下調中國宏橋(01378.HK)目標價至10.7港元 評級買入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撇除匯兌虧損等一次性損失,中國宏橋上半年經常性淨利潤按年下跌2%,遜於該行預期,相信主要是由於鋁生產成本較高。該行將宏橋2022至2024年各年盈測下調介乎4%至26%,目標價由12.4港元降至10.7港元。但高盛指出,宏橋估值具有吸引力,現價水平相當於明年預測市盈率約5倍,對比歷史平均水平介乎2至13倍,宏橋將長期受惠於鋁價上漲趨勢。同時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和債務水平不斷下降,宏橋很可能保持較高的派息比率,高盛預計2022至2024年的股息收益率將達到9%至16%,維持買入評級。

摩根大通:下調綠城服務(02869.HK)目標價至7.7港元 評級增持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綠城服務今年上半年核心盈利按年下跌23%,毛利雖升17%,但仍遜預期,主因期內一般營銷費用按年增加38%,以及減值撥備增加等拖累。該行補充,集團應收帳款急速上升是另外一個隱憂,不過顯示第三方競投保持穩健。該行下調綠城服務盈利預測,目標價由9港元下調至7.7港元,評級增持,估計其2021至2024年間盈利複合年增長爲12%。

高盛:上調美團(03690.HK)目標價至275港元 評級買入
高盛發表報告指,美團第二季盈利強勁,並優於預期,且收入具韌性,按年增長16%,對比同期其他中資大型股收入增長放慢至按年下跌中單位數,主要是次季受到疫情的影響。高盛上調美團股份目標價,由252港元升至275港元,評級維持買入,並調升集團今年經調整純利預測逾80%,反映食物外賣毛利率擴張。該行相信,集團強勁的業績表現非一次性,因其第三季前景健康,管理層亦重申2025年的目標。

摩根大通:上調美團(03690.HK)目標價至260港元 評級增持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由於第二季業績表現強勁,對美團的基本面及財務前景逐漸變得更爲積極,認爲集團意料之外的盈利是由於新舉措虧損減少,及核心本地業務(包括外賣及到店/酒店)的盈利能力好於預期。摩通上調美團股份目標價,由225港元升至260港元,評級維持增持,並調升集團今明兩年經調整盈利預測分別85%及51%。

美銀證券:下調信達生物(01801.HK)目標價至45.6港元 評級買入
美銀證券發表研究報告指,信達生物上半年錄得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虧損10.8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上半年的虧損有所擴大,考慮到產品面臨降價壓力,將2022至2024年毛利率預測下降至83%、83%及84%,目標價由46.2港元降至45.6港元。截至上半年信達生物共有7項商業化產品,另外已分別於6月及7月提交多項NDA優先審評申請,8月更與Sanofi達成戰略合作,將SAR408701及SAR444245兩款產品引入內地。美銀看好信達生物管線產品進展穩定,維持買入評級。

富瑞:下調福萊特玻璃(06865.HK)目標價至21.09港元 評級跑輸大市
富瑞發表評級報告指,福萊特玻璃今年次季純利5.6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34%,按季增30%),符合該行預期,毛利率次季略反彈至24%(按年跌14%,按季升2%),仍遠低於市場預測的27.5%至31%。該行考慮到今年首季去庫存,次季產量按季表現強勁,該行預計,今年產能增加及原材料價格高企,將繼續令毛利率承壓。該行將其目標價由23.88港元下調至21.9港元,重申其評級爲跑輸大市。

美銀證券:上調兗礦能源(01171.HK)目標價至36港元 評級買入
美銀證券發表報告,兗礦能源2022年上半年稅後利潤好過市場預期,將兗礦能源2022年盈利預測上調10%至367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於第三季煤價、最新的煤炭產量和單位成本指引,將其H股目標價由31港元上調至36港元,重申評級買入。

瑞士信貸:下調交通銀行(03328.HK)目標價至5.2港元 評級中性
瑞信發表報告指,交通銀行上半年純利按年增4.8%,符合該行預測,次季利潤按年增3.1%,較首季增幅6.3%放緩;今年次季收入按年增6.4%,較首季的7.8%略有放緩,銀行淨利息收入按年增6.6%。該行指,強勁貸款增長及淨息差韌性表現均優於該行預期,淨息差按年跌2個基點至1.53%,貸款收益率跌5個基點,意味着在低基數下,下行空間有限。報告下調交行手續費收入增長及淨息差預測,並將其今年及明年每股盈測分別下調0.4%及0.5%,H股目標價由5.8港元下調至5.2港元,維持其評級爲中性。

美銀證券:上調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目標價至6港元 評級買入
美銀證券發表研究報告,將中石油今明兩年盈利預測上調7%至8%,較市場預測高出7%及5%,目標價由5.8港元升至6港元,指出管理層預期下半年國內天然氣需求將逆轉上半年跌幅,錄得按年增長5.5%,相信下遊需求將有所復甦。美銀預計中石油下半年稅後淨利將達到525億元人民幣,較上半年的824億元人民幣下跌,主要預期下半年將錄得進口損失約60億至80億元人民幣、煉油及營銷業務庫存收益下降,以及化學業務投入成本高企所拖累,重申買入評級,認爲現價仍具吸引力。

美銀證券:上調美團(03690.HK)目標價至239港元 評級買入
美銀證券發表報告,指美團2022年第二季收入增長稍好過市場預期,並指其訂單額在7月跌幅收窄,並在8月恢復增長,並計劃加大推銷開支,以迎接需求反彈。該行估計美團2022年下半年收入按年增長27%,毛利率保持負數但按年有改善,上調其2022至2024年業績預測,目標價由234港元上調至239港元,維持評級買入。

瑞士信貸:下調民生銀行(01988.HK)目標價至2.4港元 評級跑輸大市
瑞信發表報告表示,民生銀行2022年上半年盈利略低過該行預期,但業績大致符合預期,認爲民行在本季業務既沒有顯著改善,也沒有快速惡化。該行表示,考慮到貸款增長放緩和淨息差估算下調,將民行2022和2023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降低5.5%和9.1%各至0.64及0.66元人民幣,對民生銀行H股的目標價,由2.65港元下調至2.4港元,相當於未來12個月市賬率0.2倍,維持跑輸大市評級。

瑞士信貸:下調中興通訊(00763.HK)目標價至22.1港元 評級跑贏大市
瑞信發表報告,指中興2022年第二季盈利好過預期,收入和毛利率則差過預期,將其2022、2023、2024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上調3%、下調1%和下調3%,目標價由25.5港元下調至22.1港元,維持評級跑贏大市。瑞信認爲,中興收入可能會與其雙位數的增長指引保持一致,在所有業務和大多數區域都有積極的增長勢頭,儘管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疲軟,智能家居終端消費受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