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國家衛健委:加大層層加碼整治力度

uSMART盈立智投 11-22 19:47

11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要加大層層加碼整治力度。各地進一步加大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重點對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問題開展整治,暢通羣衆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解決羣衆投訴的急難愁盼問題,確保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落地見效。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對於醫療機構的急診、透析室、手術室、分娩室、重症監護室這些重要的救治科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保障患者的救治。對於確需封控的醫療機構及相關科室,要強化應急處置機制,及時開展環境消殺,風險排查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排除感染的風險,做到快封快解,達到解封條件後,也要及時向社會公佈,恢復相應的診療服務。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不折不扣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全力抓好當前疫情處置工作舉行發佈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米鋒:

各位媒體朋友,當前,隨着奧密克戎變異株快速傳播,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上升明顯,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

近期,全國本土疫情呈現傳播範圍廣、傳播鏈條多、疫情波及面擴大的嚴峻複雜態勢。

要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克服麻痹鬆懈心理、等待觀望心態,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措施不動搖、不走樣,立足於防、立足於早、立足於快,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發生疫情的地區要以快制快開展疫情處置,準確劃分風險區域,有序組織核酸檢測,有效管控風險人羣,嚴格規範隔離工作,確保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落實到位,儘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要持續整治層層加碼,該管住的要堅決管住,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該落實的要落實到位,保障好疫情處置期間羣衆的基本生活和就醫需求。

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不折不扣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全力抓好當前疫情處置工作。

我們請來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女士;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二級巡視員胡翔女士;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女士;

請他們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共同回答媒體的提問。

下面,請記者朋友舉手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人民日報記者:

各地執行二十條優化措施已有十多天了,請問從全國的情況看,地方落實得怎麼樣?對於應對和處置當前的疫情有何作用和效果?謝謝。

胡翔:

謝謝您的提問。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通過視頻會商、調度和培訓等多種方式,部署調度各地儘快推進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落地。目前,各地正有力推動落實。

一是及時傳達部署。各地迅速召開調度會、培訓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工作部署,對本地區優化防控措施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二是迅速推動落實。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成立工作專班,印發相關配套文件、落實細則或指南,將優化措施落實情況納入常態化督導,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闡釋解讀二十條優化措施,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組織開展系列培訓和分層培訓。

三是推進高效處置疫情。各地在疫情處置中,更加科學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進一步優化密切接觸者判定與管理,確保風險人員能夠及時得到管控。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在派出15個疫情防控工作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甘肅、河北等省工作指導力量。強化視頻會商指導和點對點調度,持續加強對重點省份疫情處置指導,要求以快制快,堅決控制住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四是加大層層加碼整治力度。各地進一步加大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重點對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問題開展整治,暢通羣衆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解決羣衆投訴的急難愁盼問題,確保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落地見效。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

二十條的措施提出來要“加強醫療資源的建設”。當前,一些地方正面臨着新冠陽性感染者人數激增的現象,我們應該如何來配置醫療資源呢?另外,我們在採訪中還發現,有些地方正在抓緊方艙醫院的投入和建設,但是一些網民也反映方艙醫院的環境比較差。所以想請問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加強方艙醫院質量建設和質量監管方面還將採取哪一些措施?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正像您所說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傳播隱匿,極易發生聚集性疫情,在短時間內引起感染者病例的激增。爲盡最大努力保障好新冠感染者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也保障好人民羣衆日常的醫療服務,我們在救治工作中、在配置資源中,始終秉承着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兩者並行,要統籌好。按照九版診療方案的要求,我們對於新冠感染者實施分類救治,對於普通型、重症和有重症風險的感染者,要及時收入定點醫院進行救治。還有一大部分是輕症,特別是無症狀感染者,收治在方艙醫院進行救治。方艙醫院的設置,就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不影響日常醫療服務,能夠保障其他醫療機構滿足人民羣衆看病就醫的剛性需求。

對於方艙醫院的設置和管理,我們專門下發了有關方艙醫院的管理規範。一是要求各地要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特別是要依託現有的一些大型場館,比如說會展中心、體育場館,提前做好方艙醫院的改造和準備,使得一旦有聚集性疫情,這些大型場館能夠很快轉化成方艙醫院使用,但平時它仍然維持着原有的功能。二是提前佈局,做好方艙醫院相應的硬件準備、物資準備和人員準備。像硬件的準備,對這些大型場館的改造中,要保證水、電、廁所、淋浴、通風等基礎的硬件條件。另外,還要儲備好牀位單元、醫用物資和一些必要的醫療設備,同時要備好醫療信息系統。最重要的是要備好醫護力量,做好培訓,一旦發生聚集性疫情,方艙醫院啓用,醫護人員立即投入到方艙醫院的救治工作中。三是在管理中建立地方政府主導、指定醫院託管的方艙醫院管理體系,既要統籌做好醫療安全工作,又要保證方艙醫院在生活保障和安全上能夠實現對感染者周到的服務,全力保障好方艙醫院的管理和運行。

剛纔記者所說的,可能有一些方艙醫院在環境各方面不盡如人意,也是說明各地在大規模疫情的時候,可能是倉促建成一些方艙醫院。在這方面來講,我們已經下發文件,專門進行督促和要求,指導各地首先要做好準備,按照方艙醫院管理規範的有關要求,做好方艙醫院的設置準備,以及醫務人員和管理的準備,不斷提升方艙醫院的醫療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確保有需要時能夠在第一時間投入使用,實現好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也爲保障日常的醫療服務提供支持。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財經節目中心記者:

請問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如何?造成這波疫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是否已經採取了針對性的措施來遏制這波疫情的蔓延?下一步將如何指導各地儘快撲滅疫情?謝謝。

胡翔: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當前我國本土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複雜,部分地區的疫情擴散速度加快,防控難度不斷加大。近期疫情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新增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自11月1日以來,全國已經累計報告了25.3萬例感染者,近一週平均每天報告2.22萬例,較上一週增長了一倍。二是疫情波及範圍廣、傳播鏈複雜。多數省份疫情持續發生,多個省份的疫情傳播範圍廣、傳播鏈條多,有的省份面臨三年來最嚴峻複雜的局面。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爲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像廣州、重慶,由於人口規模大、人員流動性強、高校等重點場所集中、人員聚集性活動多,加劇了疫情傳播擴散的風險和防控難度。

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隱匿傳播和傳播力強的特點,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識別和追蹤管理的難度。像工廠、醫院、學校、餐飲、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疫情的多點位加速傳播,也容易造成流調溯源、隔離管控、醫療救治、社區防控等防控力量的不足和資源緊張,也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處置的難度。

針對當前的疫情形勢,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已經派出工作組,督促指導地方將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現場指導支持地方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做到不動搖、不走樣,採取更爲堅決、果斷的措施攻堅,儘快遏制住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

在這裏,我還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新冠肺炎是呼吸系統的疾病,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家都應該遵守防疫的基本準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清潔消毒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二十條措施提出要取消中風險區域,高風險區域連續5天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就降爲低風險區。請問爲什麼要設定5天?它的依據是什麼?還有不少網友有疑問,低風險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根據疫情形勢專門劃定的區域,還是除了高風險區之外的所有區域?對於低風險區域的羣衆來說,他們應該怎樣做好自我防護?謝謝。

王麗萍:

謝謝記者朋友的問題。高風險區連續5天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爲低風險區,做這樣的調整主要是基於第九版防控方案實踐評估數據以及風險研判證據。也就是說,在覈酸檢測陽性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均能夠快速隔離管控並及時轉運的情況下,對於高風險區管控人員中連續5天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表明高風險區在社區的傳播已經基本阻斷。爲了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區域人員管控,二十條優化措施由原來的7天調整爲5天,以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您的第一個問題。

關於低風險區的概念,它指的是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除去高風險區以外的地區劃定爲低風險區,對於低風險區我們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低風險區的羣衆,要減少外出、不聚集、外出時要做好防護;主動配合區域風險人員排查、核酸檢測等防疫工作;一旦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味覺嗅覺減退、鼻塞、流涕、結膜炎、肌痛、腹瀉,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十大症狀”以後,要及時主動的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及時地排查病毒感染。同時,倡導低風險區羣衆非必要不離開本區域,如果確需離開,離開所在城市須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謝謝。

新京報記者:

我們近期注意到,有網民在網上表示他一連去了好幾家醫院,但是發熱門診都因爲疫情原因停了,之前他也不知道。想問一下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以後怎麼解決?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發熱門診全天候開放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我們知道,發熱門診的功能之一就是甄別出發熱患者或者有疑似症狀的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是非常重要的。對此,我們多次發文,包括指導地方,在所有的二級以上醫院都要設置發熱門診。同時,要公開發熱門診的地址、電話這些信息,讓老百姓知道,如果我有疑似症狀,能夠就近到哪個發熱門診進行相應的診療服務。同時,我們還要求發熱門診要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一旦發現可疑患者要儘快鑑別,如果是陽性感染者,要迅速轉到定點醫院或者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真正實現“四早”,也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發生疫情的地區,一是要求醫療機構要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不能夠以疫情防控爲由對發生疫情風險的醫療機構一關了之、一封了之,特別是像醫療機構的急診、透析室、手術室、分娩室、重症監護室,這些重要的救治科室要做到“非必要不封控”,要保障患者的救治。二是加強信息公開,對疫情防控需要臨時停診的醫療機構的某些科室,要通過本地媒體以及醫院微信公衆號等平臺向社會公佈,要讓老百姓知道相關的停診信息,應該說知道的越及時越具體越好。三是對確需有風險要封控的醫療機構以及相關科室,要強化應急處置的機制,及時開展環境消殺、風險排查等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感染風險,能夠做到快封快解,達到解封條件後也要及時向社會公佈,恢復相應的診療服務。

另外,我們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充實和科學調度院前急救力量,科學設置120等急救電話和便民服務渠道,確保患者訴求能夠及時得到迴應和解決,最大可能減少因爲疫情防控對醫療機構日常醫療服務的影響,切實滿足人民羣衆就醫的需求。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剛纔也說到了,當前全國疫情形勢仍然比較嚴峻複雜,我們也注意到,部分地區的新增感染者中,從社會面篩查出來的數量佔到了一定比例,這是否與我們取消了“次密接”的管控措施有關?面對比較多的社會面篩查病例,如何更加精準高效的管控住疫情?謝謝。

胡翔: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社會面的病例佔比比較高,我們認爲主要與兩個方面原因有關:一是病毒特性。新冠病毒持續演變,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也演變出了很多亞分支,隱匿性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加快。如果我們的常態化監測預警措施落實不到位,往往發現疫情較晚,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廣泛的社區傳播,社會面感染者也多。二是對疫情的反應速度。在疫情發現初期,及時發現管控社會面的感染者、準確判定管控密切接觸者、及時精確劃定並公佈風險區,這些都是搶佔疫情防控先機的關鍵。如果猶豫不決、錯失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後期社會面感染者會在短期內迅速增長,疫情防控的難度也將大大增加。

對於如何更加精準高效的管控住疫情,重點要做到3個“四”。第一個“四”是落實好“四早”,做好常態化監測預警,提升疫情監測的敏感度,同時加強對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重點機構和重點人羣的監測,切實做到風險人員的早發現和早管控。第二個“四”是要壓實“四方責任”,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沒有發生疫情的地方、部門和單位要落實落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一旦發生疫情,要立即啓動應急指揮體系,動員所有的防控力量,以快制快,同心抗疫,構築全社會共同防控的戰線。第三個“四”是要做到“四個統籌”,要對核酸檢測力量、流調力量、隔離資源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管理進行有效的統籌調配,合理利用防控資源,形成防控合力。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二十條措施規定,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爲“5天居家健康監測”,請問目前對高風險崗位是否有明確的定義?另外,爲了防範可能的風險,5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哪些情況是可以出行的?需要一些什麼樣的手續和流程嗎?謝謝。

王麗萍: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關於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在第九版防控方案裏是有所提及,主要指的是從業過程中暴露及感染的風險比較高,主要包括哪些呢?首先就是與入境人員、物品包括進口冷鏈貨物、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比如跨境交通工具的司乘、保潔、維修等人員,口岸進口物品的搬運人員,以及海關、移民等管理部門直接接觸入境人員和物品的一線工作人員,這是一大類。第二就是集中隔離場所的工作人員,這個風險也是很高。還有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等,這樣一些人員就被定義爲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求這些崗位的從業人員在作業期間要閉環作業,嚴格落實個人防護和核酸檢測,嚴防“破環”。

在結束閉環以後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求5天居家健康監測,在健康監測期間要求非必要不外出,如確實是因爲有就醫需求等需要外出的時候,需要向社區提出申請,經同意以後,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但是不能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也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二十條措施中提出,要制定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的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培訓。我想問的問題是,經過三年抗疫,針對新冠病毒而言,院感防控的特點有了哪些變化?當前在病毒傳播不斷提速的情況下,院感的發生率是否也在增加?又該如何應對?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們歷來高度重視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不斷完善院感相應的防控制度,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不斷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特點,及時優化完善院感防控措施和相應技術指南,並加大培訓力度。當前,隨着病毒變異和傳播速度的不斷加快,特別是某些地方發生了社會面傳播,也給院感防控工作帶來更多挑戰。因此,我們要盡更大的努力來防範和減少院感的發生和院感的風險。當前,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高度重視院感防控工作,杜絕麻痹鬆懈思想。作爲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行業管理和技術指導,作爲醫療機構,要落實好有關醫院感染防控的有關要求和工作規範,最大限度的預防院感發生。二是要合理安排醫療服務,特別是要減少人員聚集。現在很多醫療機構都能夠通過預約診療、優化流程,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建立了很多醫聯體、醫共體,發揮醫聯體、醫共體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等多種方式,合理分流患者,減少聚集。特別是在門診、急診要儘可能通過優化流程、預約診療,減少人員聚集和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三是做好個人防護。針對呼吸道病毒的傳播,個人防護是非常重要的,作爲醫務人員,要做好專業防護,而作爲患者和陪診人員,在進入到醫療機構的時候,要規範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減少聚集。通過這些公共衛生的措施,來減少交叉感染。四是強化住院病區管理。實行不探視、非必要不陪護,盡最大可能減少從院外將疫情風險帶入到院內,來保護好住院患者,防範住院患者的感染。這幾個方面都非常重要。

另外,醫療機構一旦出現陽性病例,也要從快從速排查風險,儘量不封控,如必要,也要快封快解,也就是按照“快封、快篩、快消、快解”的原則,儘快恢復正常診療。對於急診、透析室、手術室、產科、新生兒室這些重要科室,做到“非必要不封控”,來保障患者的就醫需求。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對於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措施,由此前的“3天居家健康監測”改爲“3天居家隔離”,請問這樣的調整出於怎樣的考慮?居家健康監測和居家隔離的主要區別是什麼?什麼條件下可以居家隔離?居家隔離需要注意什麼?謝謝。

王麗萍:

謝謝您的問題。做這樣的調整,主要是根據今年7-8月份,我們對於第九版防控方案評估實踐的結果,發現密切接觸者5天內陽性檢出的比例達到94.5%,7天達到99.7%,前期發佈會已經發佈過這個數據。所以,由原來的7天集中隔離調整爲5天集中隔離,後續的風險採取3天居家隔離的方式兜住,也就是說加大了後續3天的管控力度。做這樣的優化調整,不僅節約了集中隔離資源,還能最大限度的管住風險,提高防控效率。

關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對於採取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有什麼主要區別,這兩類人員感染風險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在整個管理要求上也是不一樣的。首先是居家隔離的人員,這就要求在隔離期間賦碼,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包括共同居住的人員,拒絕一切探訪,期間核酸檢測由社區組織採樣人員上門採集。當然,在隔離期間因爲就醫等需要外出的時候,社區要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在管理期間非必要不外出,如果確實因爲有就醫的需求需要外出的,這時候要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要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但是有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這是兩者在管理措施方面的區別。

滿足什麼條件才能夠實行居家隔離,基本要滿足以下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單獨居住,或者一套房屋裏能有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爲隔離室,保持相對的獨立,隔離室外要放置桌凳,主要是作爲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需要;二是儘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三是房間如果使用空調系統通風的話,應該選擇分體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全空氣系統應關閉迴風。這是對於通風方面的要求;四是房間內要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的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滿足這樣一些條件纔可以進行居家隔離。

在居家隔離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一是隔離人員和同住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確實需要就醫外出的人員,要專人專車閉環管理;二是做好每日健康監測,並且要把每天健康監測的結果報告社區進行醫學觀察的管理人員;三是做好個人防護,居家隔離人員在日常活動,要限制在他的隔離房間內,同住人員儘量不進入隔離房間。當然,如果是居家隔離人員爲哺乳期母親,這種情形就是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以繼續進行母乳餵養嬰兒,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況。四是隔離期間要做好室內通風消毒,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還要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防疫工作要求。謝謝。

深圳衛視記者:

我們注意到現在國內已經有2萬例確診病例,其中重症病例100多例。有觀點認爲,以目前新冠病毒的重症率和致死率來看,增加重症牀位準備似無必要,請問如何看待這種觀點?此外,對於需要增加的住院牀位數和重症牀位數,衛健委是否有過測算,並對不同級別醫院提出不同的量化標準呢?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始終是醫療救治工作的重要目標和指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過統籌預防與醫療,統籌醫療救治力量,堅持中西醫並重,我國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是,我們國家增加醫療救治資源,特別是重症資源,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首先,我們國家的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特別是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異比較大;我們的醫療資源總體上相對不足,每千人口醫療牀位現在是6.7張,每10萬人口的重症醫療牀位纔不到4張。因此,整體醫療資源都需要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特別是要補齊重症醫療服務的短板。

其次,當前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特別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會引起聚集性疫情甚至較大規模疫情。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各省聚集性疫情的發生和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老齡人口多、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也多,老齡人以及有基礎性疾病的人都是容易發生重症的脆弱人羣。在重症患者中,一方面是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而另外一方面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爲基礎性疾病疊加了新冠感染,這部分的患者也同樣需要多學科救治。因此,加強重症力量的儲備,特別是多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我們加強重症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既是防控疫情、加強醫療救治的需要,同時也是“平急結合”、促進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加強醫療資源建設是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要貫穿於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全過程。各級發展改革和衛生健康也都安排了建設項目,來強化基礎設施配備。未來,我們還將堅持穩中求進,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能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切實維護和促進人民羣衆的健康水平。

剛纔這位記者也提到了,目前全國已經有100多例重症,這正說明新冠對於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帶來的健康威脅還是較大的,我們現在採取的積極預防策略,努力減少感染者,才能夠使重症率和病亡率進一步降低。因此,“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不能夠據此就認爲增加重症的治療牀位是不必要的,要全鏈條、全要素的加強防控處置能力建設,擴充重症救治資源,這項工作同樣是非常必要和非常緊迫的。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上次的聯防聯控發佈會上提出,地方在落實防控政策中要防止“一封了之”和“一放了之”兩種錯誤的傾向。從網友和媒體報道的情況看,這些情況在有的地方存在。請問,還會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證各地各部門不折不扣的落實?對於落實不到位的有什麼強硬的措施來糾偏?謝謝。

胡翔: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爲了保證各地各部門不折不扣地落實防控政策,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傳達部署二十條優化措施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們也組織開展了全國工作培訓,逐條講解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實施要點。同時,還多次組織召開全國疫情防控視頻會商會和視頻調度會,對全國疫情的防控工作再強調、再部署,並重點對疫情較爲嚴重的省份進行專門調度,還派出了多個工作組現場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爲了進一步指導地方做好疫情防控,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文件,10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四個技術性文件,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居家健康監測指南》,方便基層相關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和執行二十條優化措施。下一步,我們還將對這些文件進行專門培訓,同時還會繼續指導各級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工作專班,督促各地不偏不倚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既不能層層加碼,也不能隨意減碼。謝謝。

米鋒:

謝謝。既不能層層加碼,也不能隨意減碼。再次感謝各位嘉賓。今天相關部門的嘉賓介紹了優化二十條措施如何不折不扣落實的有關情況,後續還會召開新聞發佈會,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