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大奇蹟日又來了!全球大跌,港股逆勢飄紅,這個板塊最火爆

格隆匯 10-03 21:33

 作者:任子青

來源:中國基金報

在歐美股市連續兩天大跌的情況下,今天港股市場承受住壓力,上演逆勢飄紅好戲,堪稱是一個奇蹟日。

10月3日,恆生指數午後拉昇翻紅,收漲0.26%報26110.31點,恆生國企指數漲0.37%報10220.98點,恆生紅籌指數漲0.49%報4167.77點,港股表現全球最佳。消費板塊表現強勢,海底撈大漲5.02%。恆指成分股來看,石藥集團以3.32%的升幅領漲,港鐵午後的表現最搶眼最終收漲2.3%。全日大市成交625.29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國際控股(0161.HK)今日收漲19.66%,報8.34港元,公司今早復牌,盤中最高漲20.95%,高見8.43港元,創近兩年新高。10月2日晚間,中航國際控股發佈公告,公告稱控股股東中航國際提出收購全部已發行H股的自願有條件現金要約,每股要約價9元,較停牌前每股6.97港元有溢價29.12%,涉資最高29.99億元。一旦要約收購順利完成,中航國際控股會從港股摘牌,而後將被中航國際吸收合併。

與此同時,消費股集體發力,體育用品股全線飄紅,漲幅超前。Wind數據顯示,體育用品指數上漲3.41%。其中,李寧領漲,漲幅為4.51%;特步國際、安踏體育漲幅均超3%;中國動向、361度及永嘉集團均實現一定程度的上漲。此外,安踏體育盤中現大手成交,每股作價65.95元,涉及50萬股,涉資3297.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李寧(2331.HK)獲瑞信首予“跑贏大市”評級,受此影響今日開盤股價急升4%。盤中最高價為23.70港元,突破10天線(22.52港元),20天線(22.58港元)。截至收盤,李寧現價升4.51%,報23.15元,總市值達535億港元。

運動品牌線上價格上漲

李寧獲“跑贏大市”評級

瑞信在研報中指出,自7月首周起至9月底,所有運動品牌的平均每週線上服裝價格都有所上漲。Nike平均價格升30%,Adidas升11%,Fila升14%。本地品牌中,李寧、特步及安踏分別升7%及5%。李寧的服裝價格溢價在過去數週內也有所擴大,現在比安踏高47%,比特步高68%。同一時間,李寧的每週鞋類平均價格上漲了6%,對比安踏跌2%,特步則升3%。

該行指出,李寧提升經營利潤率仍是主要催化劑,其中涉及產品組合變化、營業槓桿率及供應鏈改善。由於線上購物趨勢正面,加上渠道檢查結果,該行將李寧目標價由23.6港元升至26.3港元,評級“跑贏大市”,併為行業首選。

此外,由於Fila增長較高,該行將安踏目標價由60港元升至76港元,評級由“中性”升至“跑贏大市”。而由於特步近日股價落後,該行將其評級由“中性”升至“跑贏大市”,目標價則由5.4港元降至4.9港元。

李寧中報淨利暴漲196%

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

李寧集團上半年主營指標持續優化,盈利能力穩步提升,這也是其獲得瑞信“跑贏大市”評級的主要原因,反觀李寧的中報,業績十分亮眼。

中報數據顯示,期內收入達62.55億元,同比增長32.7%;毛利為31.08億元,同比增長35.5%,整體毛利率改善至49.7%;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後,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大幅上升109.1%至5.61億元,歸母淨利潤7.95億元,增速高達196.0%;此外,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加107%至13.66億元,現金及其等價物同比增長28.7%至47.25億元,現金循環週期同比縮短13天至32天。

財報中指出,李寧收入的增長主要是通過將中國元素與自有“體育基因”相融合,隨着李寧品牌認同度的提升,各品類收入均獲得較高的增長。期內,李寧品牌再次登陸紐約和巴黎時裝週,通過借勢產品創新及品牌轉型,引領國潮。

隨着特許經銷商對李寧品牌的信心增強,集團將部分原自營店舖轉接給經銷商經營,並同意經銷商開設大店、時尚店,使特許經銷商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提高至48.6%。另外,由於電子商務渠道近年來發展迅速,收入佔比持續上升,高達21.7%。截至2019年6月30日,在國內市場,銷售點數量共計6422個,較上一季末淨增加112個。

今年上半年,李寧堅持深化“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促進渠道效率提升,強化專業運動屬性,捕捉潮流文化元素,升級產品力與品牌力。聚焦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五大核心品類,以專業性、功能性為基礎,強化品牌的專業運動基因。同時,針對各品類的差異化特色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產品方面持續探索,注重尋找與品牌價值相契合的時尚文化元素,為產品和品牌的發展注入活力,深化品牌價值。潮牌投入效果顯著,運動時尚品類的零售流水增速高達54%,高於其餘所有品類的增幅,運動時尚服裝銷量超520萬件,鞋款銷量超4萬雙。

如今,“中國李寧”已擺脱“土味”的刻板印象,得到了中高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另外,李寧也成為眾多購物中心在新開或調整時的優先引進目標品牌之一,大大提升了品牌的渠道競爭力。

上半年運動服飾增勢明顯 

本土品牌高調收購國際品牌

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被視為本土四大運動品牌,佔領着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半壁江山。據此前公佈的2019中報來看,今年上半年運動服飾增勢明顯,四大本土品牌上半年的營收均實現增長。其中,安踏體育增長勢頭最猛,同比增長40.34%,營收高達148.11億元,位居同行業之首。李寧上半年實現營收62.55億元,同比增長32.72%,淨利7.95億元,同比增長195.54%,“碾壓”其他品牌。此外,特步國際及361度上半年實現營收總額分別為33.57億元、32.3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63億元、3.56億元,增速可觀。

近年來,安踏和特步等本土品牌均開始高調收購國際品牌。

2009年安踏收購FILA可謂是安踏體育最成功的戰略之一。當時收購付出的代價為3.25億,而如今,FILA半年貢獻的經營利潤就達到18.9億元。FILA在安踏體育中貢獻了44.1%的整體收益,差不多能和主品牌平分秋色。據安踏體育的中報數據顯示,FILA和ANTA牌營業利潤分別錄得24.423億元和18.944億元,較2018年的17.189億元和10.470億元分別增長42.1%及80.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踏體育收購亞瑪芬體育,此次收購被安踏創始人丁世忠稱為“創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決定”。2018年9月,安踏體育通過方源資本和騰訊組成的財團,三家參與方通過成立新成立公司,以每股40歐元,正式收購亞瑪芬,總交易達到361億元,安踏體育也藉此躋身國際一流體育用品公司。若亞瑪芬體育的整合如FILA般成功,安踏不僅將邁步“千億級的世界級體育用品集團公司”,更將有能力在一些細分市場趕超國際巨頭。

安踏創始人丁世忠曾説過:“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不僅要做新國貨,還要做成民族品牌,在全球範圍內亮出自己的名號。所以海外併購就成了非常好的路徑,目前安踏有9個運動品牌,其中7個都均為海外併購。

與此同時,市值不及安踏十分之一的特步從未停止進步的步伐,在多品牌之路中不斷探索。

5月2日,特步國際發佈公告稱以2.60億美元(約合17.49億港元)收購韓國E.Land World Ltd.衣戀集團美國子公司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 Inc.,獲得K-Swiss、Palladium及Supra三大品牌的所有權。在這筆收購案中,最被特步看重的資源是蓋世威品牌(K-Swiss)。特步甚至表態,安踏收購的FILA將成為K-Swiss的對標對象,希望將後者打造成像FILA之於安踏那樣的戰略新支點和業績新引擎。

但李寧在海外收購方面一直沒有動作,曾表示其戰略是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不過,在其中報會議上,李寧對併購海外品牌開始“鬆口”。李寧表示,公司目前沒有併購計劃,但不排除未來的可能,但一定要和集團現有業務達到集合優化的效應,並和集團整體品牌形象要吻合。另外,李寧公司首席財務官曾華鋒曾向媒體透露,李寧集團計劃投資約6100萬美元與私募基金公司Lion Rock Capital合作成立私募基金。雙方將通過該基金,以有限合夥的形式投資國外合適的消費及體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