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如何理解央行“貨幣信貸座談會”?

格隆匯 08-24 08:55

本文來自:陳曦固收研究,作者:陳曦

2021年8月23日,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

我們的解讀如下:

第一,此次會議是近年來的第三次“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前兩次分別是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從會議公報格式可以發現這三次會議是同一序列,需要注意,2020年沒有召開此類會議。

從開會時間看,該會議是不定時的,表現出“相機抉擇”的意味,即在需要時開,而不是固定時間開,不需要也可以不開。

第二,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召開之前,都是社融存量增速的持續下行(緊信用)。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何2020年沒有開,因為2020年疫情開始已經是持續的寬信用,不需要開這個會。

第三,“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標誌着“緊信用”的結束。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兩次會議召開之後,社融存量增速都結束之前的持續下行。

圖1 2018、2019年兩次會議均標誌着“緊信用”結束

第四,“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並不標誌進入“寬信用”,而可以是“穩信用”。2018年11月會議之後確實進入階段性寬信用,然而2019年11月會議之後則只是“穩信用”,社融存量增速只是企穩,而沒有明顯上行。

兩次會議的一個差別在於,2019年11月會議中強調“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而2018年11月時還沒有這個提法。

第五,我們認為,2021年8月召開此會議,表明當前社融存量增速已經下降至合意水平,即“緊信用”階段結束;之後大概率是“穩信用”,而不是“寬信用”。

我們的依據是,2021年會議與2019年相同,強調“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其中名義經濟增速按照孫國峯的解釋,是潛在的名義經濟增速,即6%GDP+3%通脹=9%,目前M2增速低於9%,然而目前社融存量增速在10.7%,並不算低,甚至有些偏高,只能説勉強屬於“基本匹配”的範疇。

第六,“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內在邏輯是,控制實體經濟槓桿率保持不變。槓桿率=負債/GDP,無論分子、分母初始值多少,只要分子分母增速相同,則槓桿率不變。

“穩槓桿”變為“加槓桿”並不現實,因此我們認為,這個約束條件難以出現放鬆,也就難以看到“寬信用”(社融存量增速的明顯上升)。

第七,社融存量增速與股市有密切聯繫,社融存量增速觸底,為股市反彈提供了條件。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兩次“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之後,股市均出現上漲,這可能不是巧合。

當前股市反映的是過度悲觀的經濟預期和政策預期,其中政策預期又是關鍵。我們認為“7.30”政治局會議標誌着政策階段性微調,政策組合由“緊財政+緊信用+控地產+共同富裕+碳中和”變為“穩財政+穩信用+控地產+共同富裕+碳中和(?)”,經濟失速風險基本消失,這意味着股市存在反彈可能。

第八,對於A股行情,我們的定性是估值和情緒修復,類似2014年下半年的“估值重估”。

這種行情並不依賴經濟上行(事實上我們並不看好未來半年經濟),A股反彈只需要以下三個條件:“經濟沒有失速風險+政策邊際重視穩增長+貨幣相對寬鬆”。

經濟沒有失速風險:經濟下行可以,只要不失速、不出現危機就行。股市很大程度上是信心問題,而不是看GDP增速高還是低。美國經濟增速比中國低得多,但股市比中國好得多。

政策邊際重視穩增長:7.30之前的政策組合對短期GDP不利,而7.30開始出現邊際變化。全力穩增長對股市反而不利,股市最好的環境不是過熱,過熱反而會導致通脹、政策收緊。政策邊際重視穩增長實際對股市就已經很好。

貨幣相對寬鬆:從今年利率看,十年國債收益率趨勢性下行,信用債收益率更是大幅下行,這為估值重估提供了必要條件。

第九,我們認為,A股全面“估值重估”的條件已經具備,看好未來半年股市表現。重點推薦以下三個板塊:

(1)絕對超跌的低估值藍籌股,估值已經跌到歷史絕對低估值,反彈空間很大;

(2)相對超跌的抱團白馬股,儘管從歷史絕對估值看仍然偏高,但回到歷史低估值區間的可能性並不大,“核心資產”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價值股已經可以越跌越買;

(3)高景氣度的成長股,光伏、半導體、新能源,這些行業的景氣度沒有問題,按照成長性邏輯仍可繼續演繹。

第十,債券市場仍然維持樂觀,繼續推薦2.80-2.85%保持標配,同時收益率越上越買的策略。

近期債券市場對“寬信用”、“寬財政”擔憂較大,同時資金面並未像市場想象的那麼穩定,導致債市陷入僵局。

我們認為,今年我們只能看到“穩財政+穩信用”,因為財政、信用均存在明顯約束。

財政的約束:中央財政要更持續,地方受到隱性債務、項目收益性約束。

信用的約束:通脹的約束(央行二季度專欄一:基礎貨幣不會導致通脹,信用和財政擴張會導致通脹)、槓桿的約束(社融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相匹配)。

對債市而言,歷史上炒作“寬信用”、“寬財政”往往提供上車機會,例如2015年、2016年兩次炒作地方債務置換、2018年三季度炒作地方債發行等。

主要邏輯是:

1、“寬信用”、“寬財政”沒那麼容易實現,更沒那麼容易帶動經濟增長。我們看2015、2016年地方債政府債務置換、2018年三季度地方債衝擊之後,經濟怎麼樣了?還是下行。

2、“寬信用”、“寬財政”的目的是“穩增長”,“穩增長”更需要“寬貨幣”。我們回顧2015、2016、2018年,寬貨幣是不變的主線,我們還沒見過穩增長時“緊貨幣”。

3、對債券市場而言,“寬貨幣”才是直接邏輯。信用政策、財政政策對債市的影響路徑都是比較複雜和間接的,甚至每一次的結果都不一樣,差異就是在於利率政策。只要利率政策不緊,那麼對債市就只有衝擊,而不會改變趨勢。

從歷史上前兩次“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來看,之後均出現收益率明顯下行,而不是上行。主要原因也是在於,市場並不一定會炒作“寬信用”,反而是可能會炒作“寬貨幣”。

圖2 兩次會議之後,債券收益率均為下行

對於債市而言,“緊信用+緊財政”組合確實已經結束,但並不意味着債券牛市結束,因為我們看不到“緊貨幣”的可能性,反而有加碼“寬貨幣”的可能性。

站在當前時點,我們無法否認炒作“寬信用”、“寬財政”的可能性,但也無法斷言一定會炒作“寬信用”、“寬財政”(太多投資者期待8-9月收益率上行,這導致能否上行又存疑);同時也無法斷言不會重複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兩次開會之後,收益率均明顯下行。

對於這種不確定性,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應對,而不是預判。

我們的建議是:

(1)十年國債在2.80-2.85%時至少保持標配,這只是收益率下行的合理中樞水平。對於生息資產,等待是有機會成本的,且收益率下行週期勿輕言底部。

(2)如果:債券市場出現炒作“寬信用”、“寬財政”導致的收益率上行,那麼:應積極把握調整買入機會。

20240602好未來TAL
相關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