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賽道股跌到位了嗎?

格隆匯 01-21 09:1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君臨,作者:君臨研究中心

市場出了個比較大的消息,央媽發佈LPR報價。

1年期LPR下調10BP至3.7%,5年期以上LPR下調5BP至4.6%。

這次調整向樓市釋放了一定的積極信號,也有利於市場的信心修復,房地產今年一季度的“市場底”基本確認。

但市場整體表現的並不好,指數雖然很堅挺,但個股層面有3800多隻下跌。

相對而言表現好的是銀行、證券、養殖以及一些低位權重股。

整體看,市場的低位股行情在持續,賽道板塊繼續調整。


怎麼看賽道股


熱門賽道中,大家比較關注的新能源車板塊,最近也出了很多份業績預吿,市場反饋不一。

表現最好的是正極,鐵鋰陣營的德方納米、三元陣營的華友鈷業都屬於超預期,這輪調整後的反彈力度也更強。

當升、容百業績符合預期,去年三元被磷酸鐵鋰壓制,漲的不多,這輪調整較小。

而業績相對不錯的電解液,天賜、多氟多預吿出來後,一個大跌一個高開低走,表現很差。

從市場對這些前期賽道股預吿反應上,可以看出股價高度依賴盈利超預期的幅度

比如去年的新能源車,開始的銷售預期是180萬輛,年中調高到240萬輛,最終落在350萬輛,銷量不斷超預期引發股價不斷攀升。

19年的消費電子也一樣,有了35%的盈利增速上調後,整個板塊大幅上漲。

基本來説,未來一年的盈利預測幅度對板塊的收益率起決定性貢獻,年初的高預期具有高風險

按照wind中的一致預測,2022年電動車、鋰電的增速在70%以上。

這麼高的預期,結果碰到即將突破40萬大關的碳酸鋰,那中下游的業績不達預期的概率肯定會增加,個股估值也就先殺為敬。

而另一邊,穩增長板塊的預期偏低,基本在30%以下,地產後週期、銀行甚至在10%附近。

相關公司一旦出現基本面向好的情況,就會有不錯的表現。

現在還有很多小夥伴對賽道股很中意,而對穩增長不屑一顧,但是盈利預期對股價的影響基本是一樣的。

行業沒有高低之分,只有超預期和低於預期的差別。

比如21年的煤炭和鋰電,20年的建材和半導體,19年的工程機械和光伏,前者屬於傳統行業,後者屬於高成長行業,但漲幅都很不錯。

對於目前的賽道股,多關注今年最新的環比數據,22年的1季報比21年的年報更加重要,其中業績不達一致預期的公司,很可能繼續頹勢。


銀行喜提開門紅


2021年銀行股的整體表現非常差,板塊跌幅超過5%,近7成個股下跌,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

城商行、農商行跌勢最猛,跌幅最高的基本都是腰斬。

而今年前兩週,銀行股表現亮眼,一些銀行指數基金收益能排到前十。

2022年股票基金收益排名

這波小行情跟政策引導有關,先是1月17日,央媽下調MLF利率10bps。

18號,央行新聞發佈會上對“穩增長”表態十分積極,總量上明確“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結構上要求“主動出擊,尋找好的項目”

然後就是今天,1年期、5年期LPR分別下調10bps、5bps,5年期LPR還是時隔20個月後首次下調。

結合此前召開的信貸總量會議、財政ZC的相關表態,今年的信貸投放節奏會前置,不少銀行的未來需求可能逐步改善。

相比於盈利能力,銀行股的估值更多反映的是信用風險對淨資產的影響。

也就是對於銀行來説,估值高低對資產質量的依賴高於盈利能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降息明明對銀行利差會產生不利影響,銀行股卻反而大漲的原因。

因為寬貨幣和寬信用的環境下,整體經濟會企穩,銀行的信用風險也會下降。

所以回溯歷次寬鬆週期,銀行板塊估值往往從之前較為悲觀的水平上有較大空間的修復。

(1)優先關注資產質量

從選股層面,優先考慮的就是風控優秀,資產質量高的銀行。

按2021年的情況,大多數銀行的資產質量各指標保持穩健或穩步改善,不良率下降、撥備覆蓋率提高。

在2022年,更加需要關注銀行資產質量的分化。

其中,2017年以來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的資產質量率先出清,逾期率迅速下降,不良生成率基本保持在0.5%左右的較低水平,撥備覆蓋率持續提升到441%(招行)、522%(寧波)的較高水平。

同時,加大了非信貸計提力度,招行、寧波表外撥備池已分別達到了209億、29億,相當於其不良貸款規模的38.3%、46.4%,明顯領先同業。

另外,杭州銀行、蘇州銀行、成都銀行2019年以來連續3年不良生成率持續下降且低於1%,撥備覆蓋率分別提升到了559%、424%、387%,也基本實現出清改善。

這些率先或近期風險基本出清的銀行,當前風險抵禦能力較強,當前環境下未來更有能力保持業績的穩定。

(2)關注財富管理增速

在所有金融機構中,銀行在財富管理業務處於C位,擁有龐大的市場,未來5年國內金融資產(AUM)、風險金融資產(不含存款)年均增速或將達到11%、15%。

這一主線中,行業領先的銀行也更受市場青睞。

不少銀行確定了定量的AUM增長、結構優化目標如部分全國性銀行將未來5年年均增速目標確定在15%左右,也有銀行希望AUM/總資產的比例向行業龍頭靠攏。

這方面招行做的最好,Q3的AUM/總資產比例為116%,而大多數銀行不足50%。

此外,不少銀行制定了細緻的目標與規劃,如優化AUM結構、提升高淨值客户佔比、增加網點佈局及人員投入、強化各條線聯動打造“全員財富管理體系”等等。

其中,平安銀行、寧波銀行的零售客户、私人銀行業務增速明顯領先其他銀行,而郵儲銀行的AUM/總資產比例高達98.5%,僅次於招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