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美聯儲放鷹港股何去何從?張憶東:最壞的時候過去了

uSMART盈立智投 08-29 14:44
1、港股獨特的、具有優勢的資產。比如說,前些年的互聯網龍頭,這些年新能源車產業鏈裏邊的造車新勢力、一些重要的零部件;還有消費領域的品牌服飾、食品飲料、物業等等龍頭公司,還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像電子、電動工具這些製造業。
2、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新經濟,比如說在2000年中國加入WTO之後,當時的新經濟就是“五朵金花”等,煤炭、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甚至金融地產。到了2010年,代表着當時朱格拉週期的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
2020年之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的新經濟是先進製造業,而且是以能源科技革命爲核心的先進製造業。
3、新能源車目前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滲透率在20%左右,和2012年、2013年的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滲透率比較接近。
4、往後面看5年8年,無論在A股還是在港股,代表着中國的新經濟是科創驅動,是廣義的先進製造業,包括但不限於“新半軍”本身,可能會滲透到像人工智能,甚至像生命科技。它是一種硬科技、硬實力的新經濟。
5、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要尋找新的新經濟。我剛纔說的這種新經濟,是從自上而下看產業的角度來說的。另外可以自下而上找“新經濟”,就是傳統產業裏面“老樹發新枝”。
上世紀70年代,是彼得·林奇非常風光的時代,整個七八十年代,美國剔除通脹之後,社會零售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常常還是負增長。但是美國是全世界內需市場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有內需的基本盤,彼得·林奇經常問他太太、孩子喜歡什麼東西,他就跟着去投。
爲什麼反而成功了?恰恰是結構性機會。在龐大的蛋糕裏邊,你只要切準了、把蛋糕分好了,自然能夠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
6、煤炭裏面的央企國企;原油、能源這裏邊的優質的國企央企;以及房地產裏邊優質的國企央企,還有像一些死不了的、具有內生增長動能的金融。這些相應的港股完全是類債券的資產屬性,這些分紅收益率基本上都是10%或者10%以上,比債券還要舒服。
7、美國的這次通脹比過去40年更加有壓力。當美國經濟下行的時候,美聯儲對於加息週期是欲罷不能,想要結束,想要罷手,但不能。因爲現在通脹的問題還是一個核心矛盾,最終可能到年底甚至明年年初,美國經濟會出現比現在更進一步的走弱,對美國股市有影響。
8、港股的三個風險:長期要關注選股的風險,中期要看美聯儲加息週期的節奏,而短期就看中國經濟的高頻數據。
9、港股已經見到了一箇中長期的底部區域。從目前來看,它還是在打逆風球,雖然最壞的時候過去了,但好日子還沒有到來。從小反攻的角度來說,等待中短期的利空變利多,特別是美聯儲作爲全球重要的央行,它的政策從緊縮走向寬鬆,明年下半年就很有可能。
10、從長期的角度來說,大反攻還是要看中國經濟復甦,特別是新的增長點能不能快速的成爲重要的支柱,包括但不限於“新半軍”爲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崛起,也包括科技創新所驅動的專精特精小巨人是不是能夠長大成爲巨人。

以上,是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8月25日在中歐基金主辦的線上對話中,分享的最新觀點。

張憶東主要介紹了港股中他看好的新經濟,以及當下投資港股的風險和機遇。

在他看來,港股投資可以提升資產配置的多元化,提升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而目前的新經濟是以能源科技革命爲核心的先進製造業。

對於已經跌了很久的港股,他表示,目前港股已經見到了一箇中長期的底部區域,但還是在打逆風球,雖然最壞的時候過去了,但好日子還沒有到來,要等待美聯儲轉鴿或中國經濟復甦。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本次對話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港股投資可以提升資產配置的多元化

問:A股現在已經有4000多家公司了,爲什麼機構資金還要離開本土的A股市場,南下去港股市場做投資?

張憶東:這是經常有人問的,覺得A股4000多隻都已經看不過來了,爲什麼還要去看港股?

我自己同時看A股港股美股差不多20年,在我看來,爲什麼資金要南下做配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元化。

通過港股投資提升資產配置的多元化,提升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風險比。

主要兩類資產:

首先是港股獨特的、具有優勢的資產。

比如說,前些年的互聯網龍頭,這些年新能源車產業鏈裏邊的造車新勢力、一些重要的零部件;還有消費領域的品牌服飾、食品飲料、物業等等龍頭公司,還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像電子、電動工具這些製造業,就屬於港股獨有的,同時沒有在A股上市。

另外一類是深度價值。在港股,它是一種類債券的深度價值,資產還是好資產,但是又比在A股上市便宜得多。包括央企國企的一些煤炭、能源龍頭,也包括一些金融龍頭。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新經濟,目前的新經濟是以能源科技革命爲核心的先進製造業

問:港股中的新經濟公司主要包含哪些?

張憶東:新(經濟)和舊(經濟)都是時代的烙印。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新經濟,比如說在2000年中國加入WTO之後,當時的新經濟就是“五朵金花”等,煤炭、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甚至金融地產。

到了2010年,代表着當時朱格拉週期的是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

2020年之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的新經濟是先進製造業,而且是以能源科技革命爲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包括但不限於新能源車。

而這其中我最看好新能源車的產業鏈,因爲它既to B又to C,有巨大的消費需求。

新能源車目前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滲透率在20%左右,和2012年、2013年的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滲透率比較接近。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又走在前面,現在差不多30%,德國緊隨其後,是25.5%,而歐洲八國只有19%,美國爲什麼最近很着急,要做新能源車的補貼法案,因爲它現在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只有7%左右。

這是一個時代的機遇。

往後面看5年8年,無論在A股還是在港股,代表着中國的新經濟是科創驅動,是廣義的先進製造業,包括但不限於“新半軍”本身,可能會滲透到像人工智能,甚至像生命科技。它是一種硬科技、硬實力的新經濟。

現在港股具有 A股所沒有的一些先進製造業公司,A股港股構建在一起,補足了中國新經濟整體的拼圖,這是核心方向。

其他的還有爲先進製造業配套的,服務業像計算機、大數據,或者,新材料,比如,金屬材料,但它最終可能用於新能源相關的零部件,或者化工新材料,但最終它也用於“新半軍”爲代表的先機製造業裏。

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要尋找新的新經濟。我剛纔說的這種新經濟,是從自上而下看產業的角度來說的。另外可以自下而上找“新經濟”,就是傳統產業裏面“老樹發新枝”。

上世紀70年代,是彼得·林奇非常風光的時代,整個七八十年代,美國剔除通脹之後,社會零售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常常還是負增長。但是美國是全世界內需市場非常強大的一個國家,有內需的基本盤,彼得·林奇經常問他太太、孩子喜歡什麼東西,他就跟着去投。

爲什麼反而成功了?恰恰是結構性機會。在龐大的蛋糕裏邊,你只要切準了、把蛋糕分好了,自然能夠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

以美國的零售業爲例,它雖然是一個低位增長,甚至是一個負增長,但是當時以沃爾瑪爲代表的創新型零售業態,就成爲一個新經濟。

同樣,餐飲這一塊,在當時也屬於傳統經濟,而且低增長,但是當時以麥當勞爲代表的這些快餐店,也是持續擴張。

當然我要做一個風險提示,並不代表我現在還推薦上面的兩個公司,我只是舉出歷史,給大家做一個驗證。

煤炭金融地產等裏面優質國企央企港股類似“可轉債”,可以懷着憐憫的心買入那些具備長期配置價值的“不死鳥”

問:除了這些新經濟公司,還有哪些資產可以推薦給我們?

張憶東:大家一說港股就說便宜。便宜並不是漲的理由,便宜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不便宜的爛資產更不能買。

對港股而言,目前它大多數資產都非常便宜,除了我們剛纔講的代表中國未來成長方向的(新經濟)公司,還有“類債券”資產,甚至是像可轉債一樣。

比如說煤炭裏面的央企國企;原油、能源這裏邊的優質的國企央企;以及房地產裏邊優質的國企央企,還有一些死不了的、具有內生增長動能的金融。

這些相應的港股完全是類債券的資產屬性,這些分紅收益率基本上都是10%或者10%以上,立足長期配置比高收益債券還要舒服。

同時這些公司是不死鳥,但是現在海外投資者覺得中國經濟短期下行的壓力大,房地產現在是出清的進程中,所以他們把一些短期邏輯長期化,讓這些相應的龍頭公司一直在低位壓着。

一些長期投資者,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保險,甚至銀行理財子的產品,反而可以來配置港股裏面類債券屬性的一些公司,甚至像可轉債一樣。

港股除了看基本面以外,還要看美聯儲、看全球資金面,如果明年下半年美聯儲又進入了放鬆週期,這種“可轉債”資產就出現了股性向上的動能。所以懷着憐憫的心買一些具有那種長期配置價值的、不死鳥的國企央企優質公司。

港股投資的三個風險

問:在當下的市場環境裏,港股投資面臨着什麼樣的風險?

張憶東:我覺得有三個風險。

第一個,從長期維度來說,就是選股的風險。

選錯股票在港股萬劫不復,因爲港股非常注重基本面,不像其他的市場,可以玩題材,玩對未來的預期。

港股市場是見了兔子才撒鷹。比如說A股或者美股那麼貴,港股那麼便宜,你頭腦一熱買了,買了以後業績大幅低於預期,你會發現你買的時候還很活躍,一下就沒有流動性了,而且跌不休。

你以爲跌得夠多了,可以反彈了,但它可能一直跌到零。

所以我一直不是很建議個人投資者自己去投港股,因爲港股非常適合專業投資者。

因爲都是聯合收割機,鐮刀在這裏不頂用,更不用說普通投資者了,所以我們要相信專業,相信團隊的力量,不只是個別人的力量。

第二個,從中期維度來說,還是看美聯儲的加息週期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能夠對全球流動性產生轉機。

這會影響到兩個維度,一是影響到風險偏好,二是影響到無風險收益率。

美股6月份以後反彈了,我們在8月初,旗幟鮮明的提出逢高可以做空美股,因爲美國的經濟下行以及美國的無風險收益率,它的變化組合跟過去20年不一樣。

過去20年,只要美國的無風險收益率回落,反映了市場對於美國經濟下行壓力的(預期),進而,美聯儲就會開始放鬆,一旦美聯儲放鬆,美國經濟每每就軟着陸了。但這一次不一樣,因爲美國的這次通脹比過去40年更加有壓力。

當美國經濟下行的時候,美聯儲對於加息週期是欲罷不能,想要結束,想要罷手,但不能。

因爲現在通脹的問題還是一個核心矛盾,所以最終可能到年底甚至明年年初,美國經濟會出現比現在更進一步的走弱,對美國股市有影響。

又因爲全球很多的新興市場股市爲美股馬首是瞻,它會對於全球的風險偏好以及資金面形成衝擊。

第三個,從短期的維度來看,一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進一步向下的壓力,充滿了擔憂。

我們的看法是中國經濟應該走出最困難的時候了,而且隨着年底一些新的變化,我們傾向於中國經濟能夠在低位企穩。

並且結構上圍繞着中國的先進製造業,圍繞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以及我們龐大的內需市場穩住了,一些內需相關的細分領域,如果景氣度能有所改觀,也不至於像近期大家擔心的那麼多。

所以,港股三個風險:長期要關注選股的風險,中期要看美聯儲加息週期的節奏,而短期就看中國經濟的高頻數據。

港股雖然最壞的時候過去了,但好日子還沒有到來

問:當前港股處在什麼樣的時點上?

張憶東:我想講三點。

第一點,3月15號恆生指數達到18235點,那個時候所反映的是一種危機模式。

因爲那一天所對應的風險溢價是歷史上兩倍標準差以上,這從國際的統計來看都是極爲罕見的,是一個絕對的小概率,這種情況往往只在危機模式纔會發生的。

爲什麼在3月15號前後會看到這一場危機模式?有幾個疊加的因素。

一個是俄烏衝突,還有當時在擔憂中概股退市,以及香港和內地疫情的影響,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

港股市場本身有一個跟其他市場不一樣的地方,一它是離岸市場,二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做空機制,它做空也能賺錢,這是港股的特點,它做空的手段非常豐富,以至於當時各種因素疊加,導致港股出現了危機模式。

但危機模式我們要看概率,這絕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我們的結論是港股已經見到了一箇中長期的底部區域。

第二點,從目前來看,它還是在打逆風球,雖然最壞的時候過去了,但好日子還沒有到來。

無論是美國乃至於歐洲的加息對全球資本市場的衝擊,到現在肯定還沒有完全price in(充分反應)。

中國內地的經濟增長還有一些不確定性,依然有下行壓力,這一塊的化解也需要時間。

所以,從短期角度來看,港股在底部做俯臥撐,可以說從戰略退卻進入到戰略相持,但還沒有到戰略反攻的時間。

第三,什麼時候會戰略反攻?

還是要看大反攻和小反攻兩個維度。

從小反攻的角度來說,等待中短期的利空變利多,特別是美聯儲作爲全球重要的央行,它的政策從緊縮走向寬鬆,明年下半年就很有可能。甚至今年年底也許就能看到(美聯儲)鴿派的跡象,布穀鳥的聲音也許在歲末年初就能夠隱隱約約聽到,這是小反攻叩響了扳機。

從長期的角度來說,大反攻還是要看中國經濟復甦,特別是新的增長點能不能快速的成爲重要的支柱,包括但不限於“新半軍”爲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崛起,也包括科技創新所驅動的專精特精小巨人是不是能夠長大成爲巨人。

後續港股的新興產業如果能夠如期擴張,像新能源車我們比較看好的這些公司是不是能成爲指數的權重股?如果能成爲指數權重股,它就有希望帶着這個指數長期向好的方向發展。

相信專業的力量,相信長期的力量

問:在今年的市場中,我們應該怎麼樣去擺正自己的心態做好投資?

張憶東:逆風球更加需要專業,所以第一點建議就是相信專業的力量。

自己不要輕易去買港股,甚至 A股往後也會慢慢進入到機構投資者的成熟時代,所以大家還是應該把財富交給專業的團隊,專業的基金經理來打理。

第二點相信長期的力量,我們要往中國中長期有較強競爭力、較高景氣度的方向進行佈局,從而來獲得長期的回報。

好比你在2005年看房子覺得好貴,2013年看智能手機也漲了很多好貴,好像很令人焦慮。

但十年二十年後你會發現,當時那裏只是底部的底部,所以長期的趨勢,我們要珍惜時代的機遇,淡化短期的波動。

要站在正確的方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