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弱市裏的IPO,爲什麼萬物雲能拉來豪華基石投資者天團

uSMART盈立智投 09-20 11:28

掘金萬物雲上市,逆勢“交朋友”。

來源:華爾街見聞,原文標題:今年港股最大的IPO就要來了

港股市場今年的IPO無比黯淡,曾經風光無限的物業股也不斷跌落。在這樣的氛圍中,萬科旗下萬物雲,終於走到了公開招股這一步。

9月19日,萬物雲正式開始IPO路演。此次發行規模預計8億至9億美元,雖比之前預計的縮水,但仍將成爲今年以來港股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金額比這個數字高的,只有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免集團和天齊鋰業。

市場對這家物業龍頭股寄予厚望,在正式路演前,多名國際、長線、產業基金等基石投資者已經入局,用真金白銀豪賭這家明星公司的上市。在今年港股IPO整體遇冷的背景下,萬物雲幾乎成爲唯一一家全部由市場化長線知名基金做基石的標的

正如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期望的,萬物雲的上市“不是賣豬崽”,不是追求一次性高估值;對投資者而言,投資萬物雲也不是一次短期交易,而是一種長線投資。這,註定是一場價值之旅。

弱市裏的IPO

去年11月萬物雲啓動上市,鬱亮說正是合適的時機,因爲他不想被前幾年高漲的炒作氛圍裹挾,從而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因此選擇在市場平穩時進入。

但是今年的港股IPO市場,可說異常慘淡,十年未見。今年申請上市的已有超過230家,截至目前僅有46家成功上市,成功率極低。“連投行都在不斷裁員”,香港一券商人士稱。

據華爾街見聞統計,2022年至今,港股IPO共成功上市發行46單(不包括介紹上市和轉板)。未成功發行上市的案例共計183單,其中申請失效的有180單, 撤銷的有3單。在申請失效的案例中,已經獲得AIP(香港聯交所審覈通過)但是在申請失效前並未成功發行上市的多達44單。

從融資額來看,相比去年光快手一家就募資超340億人民幣,今年合計募資不過523億。

即使已經上市的股票,表現也不盡人意。在融資超1億美金的16單項目中,首日上漲的僅4單,首日破發的共7單,其餘項目首日表現均與IPO定價持平;上市至今,港股股價仍維持在發行價以上的IPO項目僅3單。

從基石投資者的結構也可以看出信心的低迷。縱觀2022年港股前十大IPO,其基石結構主要以企業/產業基金、上下遊供應鏈“朋友圈”、主權/地方國資以及中資財務類投資者爲主,外資財務投資機構極爲少見,且佔比極低。這顯示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下,中資企業赴港上市仍需依靠中資投資者的鼎力支持。

相較之下,萬物雲迎來了一組豪華基石投資者天團,全面涵蓋國際長線、國際主權、中資主權、中資長線等各類型市場化投資者,且外資與中資佔比較爲均勻,整體更加多元化、市場化,總投資金額約2.8億美元。

其中淡馬錫是萬科的老朋友,2020年萬科旗下萬緯物流增資擴股,就曾引入淡馬錫旗下子公司。作爲世界最大的主權基金之一,淡馬錫對中國市場一直看好,目前投資組合中有22%來自中國,僅次於新加坡的27%。

管理着超1萬億美元資產,已經有段時間未曾出手的瑞銀資管也出現在了基石投資者名單上;中國城通控股以及旗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則是在2020年成立的一隻國家主權基金,表明萬物雲對國資基金的吸引力。

潤暉投資、HHLR基金及YHG投資,則是物業股的老朋友。潤暉投資曾參與華潤萬象生活IPO,HHLR基金及YHG投資則是高瓴旗下基金,也是保利物業、華潤萬象生活等物業公司的基石投資人。

並且高瓴介入這些物業公司的時間較早,如今它再次加入萬物雲的基石投資人隊伍,也是認可萬物雲價值。

Athos資本是個少見的基石投資者,過往的投資多在生物醫療科技領域。

一名國際投行在香港的股票資本市場部門主管表示,基石投資者結構多元、外資佔比高,這是在市場火爆的時候纔會出現的情形,說明萬物雲是當下市場少見的優質標的之一,各方對其價值很認可。

在當前的弱市中,萬物雲成爲了照亮整個市場的那一道光。這也不免讓人想起多年前萬科背後的豪華戰略投資者,也是如此多元和市場化,他們跟着萬科走了很多年,充分分享了這家公司成長的紅利。

現在,這些目光獨到的長線投資者,又要在萬物雲掘金了。

被低估的萬物雲

多元化的基石投資人願意在此時投資萬物雲,根本原因仍是認爲,其估值被市場環境所壓制,接下來仍會有成長空間

受通脹、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影響,相比一兩年前的熱情似火,如今物管行業倍受牽連。

曾經的“物業一哥”碧桂園服務市值超過2545億人民幣,如今跌至不到500億;而現“老大”華潤萬象生活的估值,也從上市初期高達146倍的PE,跌至目前34倍左右。

以目前萬物雲的發行定價來看,摺合2022年PE預計在26倍左右,基本與市場現狀相符;萬物雲的市值則約在550億-620億港幣之間,這與一年前大家期望的2000億市值,已然大幅縮水,可見當前市場的低迷,投資者仍較爲謹慎。

以萬物雲的定位、規模和經營質量而言,其蘊含着無限潛力

從模式來看,萬物雲不是一家普通的物業公司,而是一家在城市多空間領域的綜合服務商,其擁有家喻戶曉的住宅物業品牌——萬科物業,吸收合併戴德樑行部分業務後的商業物業品牌——萬物樑行,加之對科技的投入力度以及獨一無二的“百城千街”戰略,價值顯被低估。

萬物雲在這個時點IPO,不能以己之力去改變市場,但選擇知名長線投資人“交朋友”,或許是爲上策。

萬物雲的營收排在行業第一。根據萬科中報,上半年萬物雲實現營業收入143.5億元,同比增長38.2%。其中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收入佔比56.3%,爲80.8億元,同比增長34.8%;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9.7%,爲51.1億元,佔比35.6%。

從全年看,萬物雲的營業收入有希望超過300億元,遠遠超過華潤萬象生活。

不過14%左右的毛利率,也讓萬物雲整體盈利能力並不算突出,過半收入來自於住宅物業部分,這也是眼下其估值較低的一個主要因素。

按照萬物雲CEO朱保全的規劃,未來住宅物業增速控制在30%以內,商業物業在30%-60%,城市物業大於60%,商業和城市服務將很快超過住宅服務。

並且這三塊還僅是SPACE板塊,萬物雲還有GROW板塊和TECH板塊。在朱保全看來,萬物雲已經構成了“新物業”、“類貝殼”以及“新物種”的三個模式。

萬物雲的野心,早已超過了傳統物業,而是更像一家科技公司了。這些現狀和想象空間,還有待於市場的充分認知和了解,並給予重新估值。

拉長了時間來看,萬物雲上市,更是萬科轉型城市服務的一個裏程碑,一個階段性的重要成果。轉型十年,萬科的新業務之一,終於要放到資本市場中去獨立成長了。萬科也在資本市場層面,證明瞭其轉型城市運營和服務的成功。

萬物雲上市也是一個新起點。萬科告別“開發商”的身份,真正成爲了一個綜合型的城市運營商和服務商。今年全年,萬科經營性收入有望超過500億,成爲國內第一;萬物雲之後,萬科旗下物流、商業等都會加速分拆上市。

這是一場跨越十年的變革。由此,資本市場過去基於開發業務給萬科的估值,也到了改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