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港股早知道 | 李克強: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交建擬發行不超3億股優先股

uSMART盈立智投 01-13 09:01

【今日頭條】

李克強:提振民企信心、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到市場監管總局考察,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李克強說,當前經濟保持恢復態勢,但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大,並且遇到新問題。要保持政策穩定性,繼續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實施好原定延續執行的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生產和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推進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有序恢復。幫助企業解決原材料供應、用工、信貸資金等困難,推動節後快速復工復產。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更好發揮促進就業和消費、銜接生產要素、助力創新等作用。

銀保監會: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

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有五部分內容:一是明確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的浮動範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二是要求銀保監局根據轄區內車險市場情況,在徵求相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穩妥確定轄區內政策執行時間;三是要求各銀保監局加強屬地監管,引導各公司合理設定各地區自主定價係數均值範圍和手續費上限,同時持續做好車險市場監測和車險費率回溯監管,確保車險市場運行平穩有序;四是要求各公司嚴格執行車險各項監管要求,做好條款費率備案工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優化和保障車險產品供給,提升車險承保理賠服務水平,增強車險消費者的獲得感;五是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公司根據自身職責,配合做好深化車險改革相關工作。

根據商業車險保費計算公式來算,調整後車險保費最高可降價23%,最高可漲價11%。涉及港股中國財險(02328)車險增速維持高速增長。

【大勢展望】

美聯儲超規模加息的時代已經過去

隔夜美股,道指漲216.96點,漲幅爲0.64%,報34189.97點;納指漲69.43點,漲幅爲0.64%,報11001.10點;標普500指數漲13.56點,漲幅爲0.34%,報3983.17點。 港股ADR指數上漲,按比例計算,收報21653點,較香港收市漲138.96點或0.64%。

美聯儲哈克表示,美聯儲是時候將未來加息幅度調整爲25個基點,超規模加息的時代已經過去;一旦加息結束,美聯儲將需要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核心通脹可能在2023年降至3.5%,2025年將達到美聯儲2%的目標。

【熱點前瞻】

浙江開啓“千項萬億”工程 涉及九大領域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聚焦“415X”先進製造業集羣建設,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實施省重大項目212個,5年計劃投資16672億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加快構建“315”創新體系,實施省重大項目62個,5年計劃投資2221億元。

香港航空大動作:宣佈年內增聘1000名員工的計劃並同事全面加薪,預計2024年全面恢復運力

1月12日,中國香港的航空業迎來一則好消息。隨着全球旅遊業復甦對機位需求迅速大增,香港航空計劃今年內增聘1000名員工,以支持營運需要及未來增長,同時宣佈向全體員工加薪。其中,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加薪8%,飛行時薪另加10%;後勤員工加薪5%及5%季度酌情花紅,此花紅與公司業績及個人表現掛鉤,今年1月1日起生效,有關詳情將個別通知員工。香港航空稱,預計自1月起,航班營運數量將增加到每天30個航段,達到疫前30%水平;飛行航點恢復至15個,包括東京、大阪、沖繩、首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海口等,相當於疫前約50%水平。香港航空表示,2023年底整體運力預期可恢復至疫前75%,2024年年中可全面恢復。涉及港股國泰航空(00293)。

中信證券(06030)2022年度歸母淨利潤211.21億元,同比下降8.57%

智通財經APP訊,中信證券(06030)發佈2022年度業績快報,營業收入655.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4.3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1.21億元,同比下降8.5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 淨利潤207.06億元,同比下降11.19%;基本每股收益1.41元。

海通證券:預計23年全年生豬價格中樞或將高於22年

海通證券研報認爲,短期來看,壓欄肥豬的出欄以及短期需求的疲弱仍然對豬價形成壓制,但隨着疫情影響的消退和消費需求的恢復,以及肥豬的逐步出清,生豬價格也有望重回上漲,我們預計 23 年全年生豬價格中樞或將高於 22 年,生豬養殖企業憑藉低成本將更爲受益,關注養殖企業的業績兌現及出欄量成長情況。涉及港股中糧家佳康(01610)。

美麗田園醫療健康(02373)香港公開發售獲超購21.12倍 全球發售淨籌約3.872億港元

智通財經APP訊,美麗田園醫療健康(02373)公佈配發結果,公司擬全球發售4053.65萬股,香港公開發售佔30%,國際發售佔70%,超額配股權尚未獲行使。發售價爲每股發售股份19.32港元,每手500股,預期股份將於2023年1月16日(星期一)上午九時正(香港時間)開始在聯交所主板買賣。

百果園集團(02411)香港公開發售獲大幅超額認購每股定價5.60港元

智通財經APP訊,百果園集團(02411)公佈配發結果,公司擬全球發行7894.75萬股,香港公開發售佔10%,國際發售佔90%,超額配股權尚未獲行使。發售價已釐定爲每股發售股份5.60港元,H股以每手500股H股爲單位買賣,預期H股將於2023年1月16日上午九時正(香港時間)開始在聯交所買賣。

德國博世加碼中國投資,斥資10億美元打造電動汽車零部件基地

德國博世斥資約10億美元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因爲這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希望在中國由內燃機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中分一杯羹。這家德國製造商周四表示,計劃在江蘇蘇州打造主要服務於當地汽車製造商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製造基地。首席執行官Stefan Hartung聲明稱:“這是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邁向未來出行的重要一步。”在中國擁有約55000名員工的博世稱,新基地的重點在於碳化硅功率模塊、集成制動系統等技術。該基地一期工程預計於2024年年中竣工。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較週三夜盤收盤漲390點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報6.7260元,較週三夜盤收盤漲390點。成交量287.91億美元。

一年停業47家,香港券商業務處境艱難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香港停業券商的數量創出了新高。根據港交所公告統計發現,2022年全年,共有47家香港券商宣佈停業,遠多於2021年的17家;而香港聯交所參與者中,正常開業的券商數量爲598家,明顯低於2019年的658家。種種跡象表明,在低迷的市場行情下,香港券商的停業潮仍在繼續。宏觀環境不佳、港股行情下行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香港券商近三年收入持續下滑,經營壓力增大,但當地券商本身競爭加劇也在進一步推動行業整合。香港聯交所數據顯示,港股A組經紀商的市佔率從2021年的60.36%增加至2022年11月的66.18%,B組和C組經紀商市佔率均有下滑,顯示港股頭部券商市佔率持續提升。

【個股點晴】

諾輝健康(06606)發佈2022年度業績盈喜預告:總收入預期7.66億 同比增長260%

諾輝健康-B(06606)1月12日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集團截至2022年全年收入總額預期將介乎7.51億元至7.83億元,同比上年的約2.13億元增長了252.7%至267.7%。

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預期將介乎6.39億元至6.56億元,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約1.55億元增長了313.2%至324.5%。

收入總額及毛利增加主要是因爲公司的產品(即常衛清及噗噗管)的收入及毛利增加,以及於2022年1月新產品幽幽管上市。

幽幽管自2022年1月產品上市以來的銷售收入預期介於人民幣202.8百萬元至人民幣209.8百萬元,年度銷售所得毛利預期介於人民幣183.8百萬元至人民幣189.8百萬元;年度毛利率預期介於87.6%至93.6%。

中國交通建設(01800.HK)擬發行不超3億股優先股 總籌不超300億元

中國交通建設(01800.HK)公佈,董事會於2023年1月12日舉行的董事會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了(其中包括)(i)發行新股份的一般授權,及(ii)建議於中國發行優先股等相關議案。建議發行的優先股總數不超過3.0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具體數額由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或由董事會授權的人士)根據監管要求和市場條件等情況在上述額度範圍內確定。建議發行的優先股將採取向不超過200人的符合《試點辦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建議發行擬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額計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頭條公告掘金】

和鉑醫藥-B(02142):獲FDA的新藥研究申請許可,在美國啓動單克隆抗體HBM1020的臨牀試驗

和鉑醫藥公告稱,公司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的新藥研究申請許可(IND)在美國啓動單克隆抗體HBM1020(亦爲靶向B7H7 的全球首創同類產品)的臨牀試驗。該試驗爲一項評估HBM1020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和抗腫瘤活性的I期、開放標籤、多中心的研究。HBM1020亦爲獲監管機構批準進行臨牀試驗的靶向B7H7的全球首個單克隆抗體。

點評:和鉑醫藥是一家專注於創新藥研發、商業化及全球運營的生物製藥企業,主攻腫瘤、免疫性疾病方向。

今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27.6百萬美元,主要由於4月7日與阿斯利康簽訂CLDN18.2xCD3 雙抗(HBM7022)授權協議,將獲2500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達3.25億美元的裏程碑付款,以及基於未來HBM7022 銷售額的特許權使用費。

公司持續推進研發創新:(1)HBM7008(B7H4×4-1BB)已獲得中、美、澳IND 批準,HBM9378(TSLP)獲得國內哮喘IND 批準;(2)創新靶點產品HBM1022(CCR8)、HBM1007(CD73)將於下半年在美國遞交IND申請。此外在細胞療法、ADC、AI 等方向與恩凱賽藥、LCB 及映恩生物、華蘭基因、百圖生科、信達生物、波士頓兒童醫院等開展合作。HBM9036、HBM916兩款產品即將遞交上市申請,公司正在建立涵蓋銷售、市場營銷、市場準入等領域的商業化團隊,爲商業化做好充足準備。

此次HBM1020是一款由H2L2轉基因小鼠平臺產生的靶向B7H7的全球首創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該抗體通過阻斷免疫檢查點靶點和配體的結合,增強抗腫瘤免疫。HBM1020可能爲無法從PD-(L)1抑制劑中獲益的患者(尤其是PD-L1陰性/難治性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抗腫瘤治療方法。

【重點公告掘金】

龍源電力(00916):2022年累計完成發電量7063.3萬兆瓦時,同比增長11.61%

龍源電力發佈公告表示,2022年12月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按合併報表口徑完成發電量702.92萬兆瓦時,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7.32%。其中,風電增長14.44%,火電下降6.67%,其他可再生能源下降57.91%。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團2022年累計完成發電量7063.3萬兆瓦時,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11.61%。其中,風電增長13.66%,火電下降1.89%,其他可再生能源增長44.87%。

點評:龍源電力是中國最早開發風電的專業化公司,自2015年以來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大風電運營商地位。截至2022H1,集團控股裝機容量爲28827.99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5711.44 兆瓦,火電控股裝機容量爲1875.00兆瓦,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裝機容量1241.55兆瓦。隨着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提升,公司營收保持提升。

公司的實際控股人國家能源集團成立於2017年,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聯合重組而成的中央骨幹能源企業,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國家能源集團在煤炭、運輸、電力等全產業鏈的佈局也爲公司火電、新能源發電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支撐。

“十四五”時期,國家能源集團計劃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70-80GW,公司作爲集團旗下風電專業運營平臺,預計“十四五”期間,新增新能源裝機將達到30GW。目前,國家能源集團已將存續的2GW風電資產注入龍源電力,其餘風電資產注入計劃還在規劃中,未來公司有望迅速增大風電裝機規模,資產的規模化效應將驅動公司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

諾輝健康-B(06606)發盈喜,預計年度收入同比增長252.7%~267.7%至7.51億元~7.83億元

諾輝健康公告表示,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總額預期將介乎7.51億元至7.83億元,同比增長252.7%至267.7%。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預期將介乎6.39億元至6.56億元,同比增長313.2%至324.5%。

據悉,收入總額及毛利增加主要是因爲集團的產品(即常衛清及噗噗管)的收入及毛利增加,以及於2022年1月新產品幽幽管上市。

此外,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率預期將介乎81.6%至87.4%(去年同期爲72.7%),呈上升趨勢。集團的整體毛利率提高主要是因爲常衛清及噗噗管的毛利率均有所增加,以及幽幽管的毛利率頗爲可觀。

點評:諾輝健康於2015年在杭州成立,現已成爲以結直腸癌爲代表的中國癌症早篩市場先鋒。而癌症早篩是體外診斷(IVD)最爲活躍的方向之一。

公司專有的非侵入性糞便FIT測試噗噗管爲中國首個獲NMPA批準的自檢FIT篩查產品;非侵入性多靶點FIT-DNA檢測——常衛清爲中國首個且唯一獲NMPA批準的分子癌症篩查試劑盒。今年1月胃癌篩查工具(幽幽管)上市。宮頸癌(宮證清)症篩查爲後期候選產品。

公司與阿斯利康、京東健康、平安健康、雲鵲醫、中國郵政等夥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擴大銷售團隊至462人以支持公司商業化。今年“6·18”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常衛清”、“噗噗管”以及“幽幽管”等)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爆火,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激增4倍。

公司目前已建立起了以結直腸癌爲突破口的癌症早篩產品梯隊,並以豐富且經驗證的早篩技術平臺、紮實的臨牀數據作爲支持,獲得了國內學界的廣泛認可。此外,經驗豐富、遠見卓識的管理團隊與投資股東,則是公司長期發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