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市場資訊

市場資訊

首頁市場資訊資訊詳情

暴跌2萬億,這家龍頭還有救嗎?

格隆匯 03-29 17:40

如果要評今年以來最落寞的美國大型科技股,特斯拉一定榜上有名。

股價2個月內次跌了快4成,市值蒸發超過2萬億(RMB),銷量壓力巨大,投行不斷下調目標價,鐵桿粉絲也不斷公開減持。

屋漏偏逢連夜雨,各種利空事件頻繁發生,如柏林工廠起事端,馬斯克早前威脅説如果沒有拿到25%的投票權,將會剝離AI業務,等等。

恐怕除了木頭姐之外,沒有哪家機構哪個投資者,還敢無腦做多。

雖然馬斯克是歷經至暗時刻並數次反彈的人物,但特斯拉麪臨的困境,恐怕他會很頭疼。

下週即將公佈的Q1產銷數據,大概率會不太好看,已經有投行提前預警。就連一直的多頭大摩,也將特斯拉Q1交付量的預測值從46.94萬輛下調至42.5萬輛,全年數字199.8萬輛降至195.4萬輛。

特斯拉的股價,還有救嗎?


01嚴重水逆的一年


關於特斯拉股價下跌的理由,應該大家都很清楚了。

首先,特斯拉賣車業務的營收佔比達到93%,這等於説不管特斯拉怎麼講未來的故事,事實就是它依然靠賣車賺錢,所以,車賣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它的盈利表現。

特斯拉現在在售的車型一共有5個,高端的S和X,中端的cybertruck,以及中低端的3和Y。S和X售價太高,銷量很低,cybertruck訂單很多,但產能受限,按馬斯克的説法,到2025年產能才能達到25萬輛,佔比10%左右。所以,真正撐起特斯拉營收和利潤的只有3和Y。

但問題是,3已經是7年前的車型,雖然去年進化了一下,但變化並不會特別大,Y也是2020年的車型,雖然拿下全球銷量冠軍車型,但新車紅利已經吃得差不多。

汽車業是消費品,不斷的推陳出新,更多的新車型,才能切實地推動營收增長。你很難想象,如果蘋果現在還只依靠iPhone 11,會是什麼景象,蘋果的投資者又會如何抓狂?

市場之所以階段性看空特斯拉,就是看準了特斯拉在售車型嚴重老化,新車型Model 2雷聲大雨點小,吹了這麼多年,但直到今天都沒看到影子,最快估計也得到明年,如果繼續跳票,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推出來。

如此看來,2024年特斯拉的盈利壓力會非常大。如果在加上各種利空因素,比如全球市場需求放緩,中國市場的降價潮,歐美政府逐步退出電動車補貼等等,特斯拉的利潤率水平大概率還會往下走。

雖然這些天,特斯拉相繼在歐美和中國市場升價,但作用並不大,升價的同時會拖累銷量增長,最後很容易打平,特別是中國市場,可選車型實在太多,特斯拉升價了,消費者有可能轉向同級別的國產車。而如果特斯拉的銷量因為升價而出現問題,特斯拉最後就不得不用降價來清庫存。

去年剛剛降價的時候,市場還寄希望於它能迅速走量,但最後的結果是,銷量的升幅並沒有對沖掉降價對於利潤率的下降。

這裏有一個測算數據,2023年初特斯拉降價16%,對應需要銷量增長52%才能利潤打平,實際上只增長37%,這也是2023年每一次業績出來,都miss市場預期的重要原因。

現在特斯拉的毛利率只有18%,如果降價10%,即使考慮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化,也需要40%的銷量提升才能實現利潤打平。

這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Tesla很難繼續降價,最後選擇提價,因為提價可能是更好的策略。賣少幾輛車,但是能夠保證利潤率,也是可以考慮的。


02特斯拉估值邏輯變換


對於特斯拉的信仰者來説,目前的股價表現確實很熬人。

然而,特斯拉還是那個特斯拉,基本面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為什麼市場的認知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

傳統的估值思維,對於一個正處在高成長期的公司,傾向於用PS估值,只要賣得出去就可以了,賺不賺錢另説。

在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交付之後,特斯拉經歷了長達數年的估值提升期,這個時期毫無疑問市場把特斯拉看成是超級成長股。

但現在,估值邏輯明顯從營收端轉向利潤端。這並不是否定特斯拉的長期成長性,因為它的很多殺手級產品,都沒有全部商業化,比如自動駕駛,比如機器人。而是在汽車領域,投資者開始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全球的需求在放緩,銷售增長正從早期的高增長,回覆到中低增長。

例如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最新的月銷售滲透率已經超過40%,逼近50%,到這個點上,本身就無法維持過往的高增長,這也是國內電動車紛紛降價的原因。歐美也出現電動車降温的情況,不僅政府不願意拿錢出來補貼,傳統車企也放緩了電動化轉型腳步。

春江水暖鴨先知。

作為最清楚汽車行業的公司,這些傳統車企顯然已經不像幾年前那樣,對電動車感到恐慌,相反他們非常清楚,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步伐會顯著放緩。

為什麼呢?

因為電動車目前看來,除了有限的,在駕乘方面的體驗稍微優於燃油車,其他的並沒有太多優勢。而在價格上、里程焦慮的問題上,則一直是電動車明顯弱於燃油車的地方。

所以,當新鮮感退卻,當一批又一批的人迴歸到汽車的使用本質--拉人運貨,大家忽然發現,其實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就可以了,油車還是電車,並沒有特別大的分別。

這個時候,往往就是行業增速下滑的拐點。而這個拐點一出現,資本市場就會隨即跟進,開始重視起利潤端來,這個時候,因為要從成長邏輯改為利潤邏輯,用PE取代PS。

或者説,市場在殺的,是特斯拉的估值。因為它超過40倍的PE,明顯有點虛高,因為汽車業不可能享受這樣的高估值。

那是不是意味着,投資者可以就此放棄特斯拉呢?


03如何反轉?


對於既然市場的估值邏輯開始轉向利潤端,那咱們就從利潤端説起。

首先,大的結論就是,特斯拉如果想實現反轉,那麼利潤端得先出現反轉。

作為全球較為成熟的市場,美股是比較理性的,不見兔子不撒鷹,在別的市場裏只靠講故事畫餅就能吸引資金的套路,在美股不一定行得通。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家公司發了財報,業績大超預期,股價可以一天升10個點、20個點甚至30個點,而在別的市場,這些升幅通常早早就有了,等到真正財報出來那天,反而是趁利好出貨的時刻。

瞭解到美股的這個特點,再去理解特斯拉最近幾個季度財報日的大跌,以及預測什麼時候會迎來反轉式的大升,就很簡單了。

只需要抓住一點核心,那就是特斯拉到底靠什麼去增加營收,提升利潤率?

現在看來,比較靠譜的有幾點措施:

第一是減成本,比如裁員,這是最為簡單粗暴,也是最容易實施,效果還相當好的方式。依靠生產工藝改進,規模效應,也能夠達成減成本的目的,只不過速度會比較慢,而且馬斯克自己也承認,現在的車型成本已經接近極限,再往下的空間不大了。

第二,是儘快推出更多新車型,比如萬眾矚目的走量車型model 2,這款小車因為價格低,能夠有效提升銷量,並且有望憑藉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也可以加快對全球市場的開拓,讓特斯拉的車進入到更多的國家銷售,還可以加快提升cybertruck的產量和交付。

第三,是加快未來新增長點的落地,比如FSD、AI雲服務、機器人等等。

利潤公式很簡單,無非就是營收減去成本。所以,要麼在營收端做大,要麼在成本端做小,兩者都做得到,就最好了。

其實,特斯拉自己也在積極想辦法,並已經付諸實施,比如突然升價,又比如在美國免費給特斯拉用户使用一個月FSD,旨在增加更多的用户購買自動駕駛服務。

但這些舉措,目前看還不能完全扭轉市場預期,特斯拉恐怕還得繼續加大力度。


04結語


特斯拉的基因就是極致創新,從開始到現在,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都代表了全球最頂級的技術創新公司。

這是它的可貴之處。

為什麼特斯拉每個新產品,都要磨那麼久才推得出來,原因也在於此。馬斯克也絕不是那種隨便抄一抄,就拼湊一個產品出來賺錢的人。他要做到的,是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大事情。

這可能也是特斯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遭遇一次低谷的根本原因。因為在商言商,市場始終在意的,是你賺了多少錢,是你每個季度的財務報表,星辰大海般的理想也會佔據一定的比例,但這個因素,在財務數據好的時候可以錦上添花,反之就可能會被嘲諷,被做空。

要説現在值不值得買入特斯拉?

還是那句話,如果只是依據短期的市場看法,不值得,因為利潤端壓力依然很大;如果是長線信仰,值得。

而支撐這個長期信仰的,其實不少,比如FSD。

在自動駕駛領域,FSD是真正的遙遙領先,雖然在模型參數不及GPT,自研芯片算力也不及英偉達,但優勢在於海量的測試數據。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測試數據,它在AI領域的重要性,並不比算力和算法差,在自動駕駛領域甚至要強於這兩者。

因為真正訓練自動駕駛能力的,是足夠多的corner case,也就是各種拐彎、轉角等刁鑽的場景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獲得沒有捷徑,是特斯拉汽車每天在全世界一點一滴收集回來的。

加上在算法上引入神經網絡,替換掉傳統的基於規則的算法,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進步非常快,V12版本已經很接近全自動駕駛目標。只要持續在算力、算法和數據上進化,FSD依然遙遙領先。

毫無疑問,它將是特斯拉未來最大的商業化成果。

如果你對此抱有希望,並且是有能力等待的長線資金,那什麼時候買,都不成問題。